第A2版:要闻

一份绝密情报促成红军长征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历经一年多苦战,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为人知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作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
“铁桶计划”
  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第5次“围剿”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制订了一个彻底“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
  该计划准备集结 150万大军、270架飞机和200门大炮,“分进合击”“铁壁合围”:以瑞金为目标,各部队实行向心攻击,在距瑞金150公里处形成一个大包围圈。然后每天攻击前进5公里后就修筑碉堡工事,严密进行火力配系,在瑞金四周构建起30道铁丝网和火力封锁线,断绝交通,封锁红军的一切信息和物资来往,最后将红军主力压迫到狭小范围进行决战。为防止红军突围,还计划配备1000辆军用卡车快速运送部队实施机动截击,以求在一个月内将中央苏区的红军彻底歼灭。为隐蔽作战企图,蒋介石用12个师的先头部队在大包围圈尚未完成前,全力在苏区四周抢占地盘,迷惑红军。该计划内容繁多,文件加起来有几斤重。每份文件上都打有“绝密”字样,并编排了序号,所有官员必须按收件人编号签字领取文件,保密措施十分严格。然而,会议结束当晚,“铁桶计划”的全部绝密材料就落到了共产党手中。送出这一“天”字号机密的人,就是国民党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莫雄。
  莫雄,广东英德县人,参加过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护国讨袁、讨伐陈炯明和北伐战争,富有正义感。北伐结束后,莫雄被蒋介石剥夺军权,部队遭到缴械遣散。1930年,他经人介绍认识了中共党员项与年,并与中共领导周恩来、李克农建立了联系。1934年,莫雄出任赣北第四行署专员兼保安司令,到任前,将项与年等十余名地下党员安排在其摩下任职。
  同年9月,莫雄参加了庐山军事会议,结束后,他带着全套“铁桶计划”回到专署保安司令部。经过反复思考,莫雄冒杀身毁家之险把整个“铁桶计划”交给中共联络员、保安司令部机要秘书项与年。他焦急地对项说:“你赶快交给你们的上级,万万不可耽搁!”
智送军情
  项与年拿到情报后,立即找来地下党员刘哑佛、卢志英商量,决定由项与年本人亲自负责送出情报,因为项与年会讲客家话,过关卡比较隐蔽。
  3人连夜用密写药水把情报上的敌兵力部署、火力配系、进攻计划、指挥机构设置等要点逐一密写在四本学生字典上,将作战图用透明纸描摹下来。接着又对沿途敌情进行分析,选择了一条较为快速安全到达苏区的路线:由南昌乘车到吉安,进入泰和,再从山区直插兴国、于都到达瑞金。随后,项与年便装扮成教书先生出发了。
  进入泰和山区后,项与年发现敌情远比预想的严重。每个村子都驻有进剿的敌军,所有进出苏区的道路都被严密封锁,发现可疑之人立即逮捕。项与年见状只得在山林中穿行露宿,以少量干粮和野果山泉充饥。当他到达兴国后,发现敌人封锁更加严密,几乎每个村子都修有碉堡,各山头路口均有岗哨,青壮年一接近,就立刻被当作“赤匪侦探”抓走。项与年只好再回山里寻求时机。心急如焚的他心一横,从地上抓起一块石头一连敲下4颗门牙。第二天,他的双腮严重肿胀,面部变得狰狞吓人,头发像蒿草一样蓬乱,衣服破烂不堪,完全成了一个蓬头垢面、让人厌恶的老叫花子。沿途敌军哨兵见了,很远就捂住鼻子将他赶走。项与年终于混过了敌人层层哨卡,于10月7日到达瑞金,在沙洲坝找到了党的临时中央。当周恩来、李克农接过项与年的绝密情报时,几乎认不出眼前站的老叫花子就是相熟的老部下,感动之情无以言表。在听完项与年汇报后,马上命令红军作战情报部门立即将4本密写字典复原成文字图表,认真进行分析研究。
开始长征
  这时中革军委又收到前方战报:敌军已攻击到兴国、宁都、石城、长汀、会昌一线,我战略要地古龙岗已被敌完全占领,整个中央苏区仅剩下瑞金、于都、长汀、宁都、会昌5座县城,红军在各个方向频频告急。情况表明,敌“铁桶计划”正在一步步实施。临时中央负责人深感形势严峻,必须抢在敌“铁桶”尚未合拢前,迅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否则后果不堪设想。经过对敌“铁桶”计划和当前敌我态势的分析,临时中央做出决定,以中革军委名义发布战略转移的行动命令。10月8日,红军地方部队奉命接替各线防御,主力向兴国、于都、瑞金地区集结。11日,红军总司令部及直属部队编组成第1野战纵队,中央机关为第2野战纵队,并成立以项英、陈毅为首的中央分局率地方部队留下坚持游击战争。10月16-18日,紧急集结在于都境内的中央红军主力8.6万人,分别从4个渡口渡过于都河,于10月21日发起突围战役,踏上了“西征”--即后来的长征之路。在中央红军突围走后的第10天,按照“铁桶计划”推进的敌军先后占领了宁都、长汀、会昌等地,当兵临瑞金城下时才得知红军主力早已转移。蒋介石闻讯后,气得暴跳如雷,但他直到逃往台湾,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消息。
  党和人民并没有忘记莫、项二人的功勋。毛泽东后来知道此事时,曾称赞这份“四角号码情报”功绩是巨大的,解放后他还特意叮嘱南下广东的叶剑英要找到莫雄,安排好他的工作。1956年国庆节,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李克农上将,又委托项与年将莫雄接到北京参加国庆典礼,叶剑英元帅代表党中央设宴招待两位功臣,称赞他们为革命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摘自《现代快报》 王作化 王晋阳/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