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调研组
平湖市是我省首批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县市之一。围绕高效生态农业要求,加强对农业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的规划和引导,该市先后出台了《加强沼气技术推广管理和服务工作意见》、《关于开展水禽养殖污染综合治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意见,并把有关工作列为市政府实事工程,列入镇、街道的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内容,推进了农业环境建设工作,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优化了农业资源循环开发。
一畜禽排泄物治理无害化。
在调整畜牧业结构,发展规模化养殖的同时,高度重视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2001年起,开始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试点,推行规模猪场沼气池建设,至2006年,对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面实施治理。积极探索沼渣、沼液、沼气“三沼”资源化利用,增强种植业对沼渣、沼液的消纳能力,较为完全地消化畜禽排泄物,防止对环境带来污染。通过治理,产生了综合效应,不仅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还使全市散养户逐步下降,规模化养殖不断增加,促进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农业废弃物利用资源化。
采用“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置中心+肥料厂”和“无害化处理场+肥料厂”两种模式,对动物粪便进行干湿分离处理;对秸秆废料实行稻草冬季作物还田、机械化收割全量还田技术,进一步完善秸秆气化技术;对蘑菇废料采用开发芦笋等经济作物肥料的方法,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按照“政府支持、业主运作”的经营模式,2006年4月成立了平湖市农业废弃物处置中心,到目前,具有处理农业废弃物4万吨,生产优质有机肥1.5万吨和有机无机复混肥2万吨的能力,不但解决养殖场畜禽粪便的污染和食用菌基地蘑菇肥料的出路问题,也为全市30万亩双控增效示范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提供了优质肥料。
三化肥农药施用减量化。结
合省重大科技项目《杭嘉湖平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及示范样板》,坚持面上推广与重点示范相结合,深入开展“化肥、农药双减增效”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单季晚稻优质高产示范竞赛等活动。三年来,全市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方4.4万余亩,减少化肥用量1528吨,节本增效4102万元。
四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一体
化。加快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跨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系统为基础,农村居民集聚点污水处理站为重点,分散农户就地处理为补充的三级处理网络。加快农村生活污水生化处理,对农民新村落实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整治村结合实际,落实污水集中处理、相对集中处理或分散处理设施,共有2180户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同时,探索污水治理新模式,在新仓秦沙村首次推广厨房用水、卫生间用水和畜禽养殖污水“三水合一”处理系统,促进了污水实质性治理。
五田间生产管理清洁化。积极
开展全国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县建设,大力培育新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切实加强对现有基地的长效管理。每个乡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及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在农田均固定设置农药瓶(袋)回收设施,收集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农膜等产生的包装瓶、袋及塑料,每个村确定1名田间环境保洁员,定期回收、处理废农药瓶(袋)、废农膜等,保持田间生产环境清洁,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节录于省农业厅调研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朱勇军、周祥胜,执笔:周祥胜)
■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