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嵊州市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行政推动、上下联动、政策扶持等措施,有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1、形成农业区域化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嵊州市按照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新、产品调优的目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了茶叶、果蔬、畜牧、花卉、竹笋、香榧等农业主导产业,建成了80.5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建立了农业三新技术实验园区、浙江天方现代农业高效生态示范园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成了金庭桃形李、谷来香榧、崇仁名茶等10个连片万亩以上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基本形成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新格局。
2、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嵊州市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环节。于2002年在经济开发区划出2平方公里作为农产品加工园区,着力搭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平台,浙江华发出口茶厂、市畜产品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入园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总投资5.3亿元,基本形成了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区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中心。2006年园区农产品加工产值和自营出口额分别占全市总产值的40%和自营出口总额的78%,并成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与此同时,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006年底止,全市已发展形成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193家,其中超亿元以上的农业企业5家,联结基地23万亩,农户19万户,使全市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
3、提高市场占有率。通过依托基地建市场、多元投入办市场、组织农民闯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基础,农民贩销大户为依托的市场营销体系。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建成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名茶市场、花木市场、桃形李市场、茭白市场、竹笋市场等各类农副产品专业市场36家,拥有摊位4721个,年成交额达22.29亿元,其中年交易额在亿元以上的有4家。浙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17.55亿元的年交易额进入了浙江省“百龙工程”农业企业行列,并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定点市场。
4、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嵊州市十分注重农产品品牌和名牌的培育,积极鼓励乡镇和企业创品牌、争名牌。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农产品注册商标130多只,获绍兴市级以上优质农产品74只,其中获国家级金银奖16只,省部级优质农产品36只。如“越乡”龙井、“门狮”工艺竹编、“双龙”蚕种、“白中王”长毛兔等获全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5、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专业合作组织162个,拥有会(社)员10700多户,带动农户12万户,遍布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领域,其中,省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组织3家,市级示范性农业合作组织4家,形成了多类型、多渠道、多层次的合作方式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