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玲超
在永嘉的田间地头,你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身影,他时不时地捋起袖子,卷起裤管,走到田中央东看看,西看看。他就是教山区农民稻田养鱼致富的县农业局水产站原站长林银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他主持引进推广种草养鱼、鱼鸭联养等实用技术,推动了山塘水库养鱼业的发展,他主持的稻田养鱼高产技术至今推广面积已达8万亩,使山区农民实现了养鱼致富。
以前永嘉农民主要以种植传统作物为主,效益很不理想。从事渔业技术研究和推广的林银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提高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地调查,林银康认为永嘉山地多,水质好,除
了可大力发展水稻种植外,还十分适合
发展淡水养殖。而且他还了解到,永嘉
稻田养鱼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只是
由于技术落后,效益差,长期未能在当
地推广。他想,如果有先进的技术和现
代化的管理,因地制宜利用稻田养鱼,将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最佳选择。
于是,林银康不远千里,坐几十个小时的车前往具有成功稻田养鱼经验的辽宁盘锦学习取经,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回了永嘉。为了尽早让农民抛弃传统养殖观念,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林银康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永嘉的每一个村落,他与农民心交心,与他们同吃住,与他们一同下地干活;没有现成的资料,林银康便自己整理编写,免费发放到农民手中。1994年,林银康又开始办农函大淡水养殖培训班,还邀请行业内专家来讲课。通过技术培训以及林银康手把手地示范指导,当地农民稻田养鱼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从鱼苗的选购、饲料的投放到田间的管理,都做到了科学规范,水稻和鱼的产量有了明显提高。永嘉县大若岩镇银泉村是个纯山区,全村436户,只有608亩耕地,在林银康的指导下,2002年,该村开始广泛开展稻田养鱼。村民陈时银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去年他家的1.5亩田,水稻产量863公斤,产值1380元;鱼产量113公斤,产值1800元,两项共3180元,除去成本,纯收入2545元。老陈说,这一切都要感谢林银康。为了指导他们养鱼,老林不顾年事已高,经常亲自到田头进行观察指导,去温州采购鱼药送到他们手中。如果村民碰到技术难题,只要一个电话,老林就会赶过来。如今在林银康的牵头下,银泉村还成立了稻田养鱼协会,银泉村也被列为“省级无公害田鱼示范基地”、“稻田养鱼科技示范基地”,成了远近闻名的稻田养鱼示范村。
90年代以来,永嘉的稻田养鱼得到了迅速发展。如今,永嘉拥有稻田养鱼面积8万多亩,在林银康的帮助下,已有10多个村建立了村级稻田养鱼协会,逐步实现了稻田养鱼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稻田养鱼这一生态高效农业也逐渐成为永嘉农民的致富通途。
2002年,林银康从农业局退休了,由于他技术过硬,经验丰富,一退休就有许多企业争相高薪聘请他当顾问,但都被他一一谢绝了。他没有选择高薪酬的企业,也没有选择安度晚年,而是接受原单位的聘请,留在了工资待遇远不如那些民营企业的永嘉县农业局产业科,从事信息工作,继续在农技战线上发挥余热。他说,60多年了,对这脚下踩了几十年的土地,那田里金黄的稻谷,那水里游着的鱼儿,那如亲人般的农民朋友们,他都有很深的感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