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2-3版:农技推广

微 灌应用技术

  微灌的特点
  微灌包括微喷、滴灌,应用微灌技术,除节水外,还能高农业生产效率。
  微灌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以低压小流量出流将灌溉水供应到作物根区土壤,可以实现局部灌溉。以断续滴出的形式供水时称为滴灌;以喷洒的方式出流时称为微喷灌。此外,还有涌泉灌、小管出流等方式。在实践中形成完整理论并广泛使用的微灌技术主要是滴灌和微喷灌技术。
六大优点
  省工节水降能耗。微灌将水分供应到作物根系分布范围的土壤,加上配备管网输水,减少了输水损失,水资源利用率可达95%以上。而传统灌溉方法因渠道和畦沟渗漏、蒸发等损失,水利用率一般为45%,两者相比水利用率提高约1倍。
  缓慢渗灌土壤不板结。用滴灌灌溉的土壤比较疏松,有利于作物生长,更解决了地膜覆盖栽培中追肥、浇水的难题。
  提高肥料利用率。传统灌溉方式用水量大、所施肥料随水分流失较多。利用微灌可实现肥水同施,施肥的肥料几乎全部随水渗入耕作层内,土层表面化肥积留较少,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了化肥对农区水系的污染。
  减少杂草病害。采用微灌加地膜覆盖,有效控制土壤中的水气向空间的散发,降低棚内的空气湿度,保持相对干燥,减少设施栽培作物的病害发生,如大棚番茄应用滴灌比传统灌溉早疫病发病率降低了15.5-21.6%。而滴灌仅在根系周围滴水,作物根系生长范围以外,水分溢出很少,有利于抑制杂草滋生。
  有助于克服设施栽培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难题。微灌可适时向土壤中补充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大量水分,使设施内土壤的水分供需保持平衡,减少作物生长过分依赖土壤中地下水的状态,减少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元素离子在棚内土壤中大量滞积,因而减轻或延缓了设施栽培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促进作物优质高产。微灌能适时适量、均匀准确地为作物补充水分,使作物在最佳的水分状态下生长,灌溉质量大为提高,促进了蔬菜的优质高产。如大棚番茄应用滴灌比常规灌溉亩产量提高18.6-24.5%,畸形果比例下降8%;春笋应用滴灌后,抽笋整齐,肉质嫩白,上市期提早7-10天,产量增加12%以上;落葵等速生叶菜应用微喷比人工灌溉约增产10-20%,外观品质明显改善,商品率和优质品率大大提高。
  其他应用效果。①食用菌栽培中湿度调节。保证适当的湿度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关键技术,常规的浇水十分费工,不适应规模大户的生产需要,应用微喷调节湿度可实现高效化管理;②降低高温季节棚内温度。夏季高温使得育苗及植株生长十分不利,并引发病害。应用微喷,在棚外采取倒悬喷洒可降低棚内高温,尤其是用温度较低的江水、井水喷洒,内外温差可高达10℃以上;③防霜冻。在寒冬季节,果园用微喷喷水,可在地表形成一保护层,防止深层受冻,保护植株根系。
微灌系统的组成及微灌设备
  微灌系统由水源、首部枢纽输配水管网和灌水器等组成。河流、渠道、湖泊、水库、井等均可作为微灌水源;首部枢纽包括水泵、肥料注入设备、过滤设备、控制阀、压力流量量测仪表等,其作用是从水源取水增压并将其处理成符合微灌要求的水流送到系统中去;输配水管网包括干管、支管和毛管。毛管是微灌系统的最末端管道,其上安装或连接灌水器;灌水器是微灌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件,其作用是消减压力,将水流变为水滴或喷洒状施入土壤。
微灌系统主要配件
滴灌
  目前,我省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滴灌产品主要有内镶式滴灌管和打孔带两类,这两类滴灌产品隔固定间距(如30厘米)有一滴头或出水孔,工作压力为1公斤左右。打孔带价格相对较低,但首尾端出水误差大,均匀性较差,使用寿命一般为1-2年,性价比较低;而内镶式滴灌管性价比高,适合中国国情,是目前国内推广的主要滴灌管产品之一。这种滴灌管的每个滴孔处内壁镶嵌一个滴头,故称内镶式滴灌管。
  滴灌管田间设置一般采用单畦单管铺设法:将内镶式滴灌管置于每畦两行植株中间,管长与畦长相同,用专用配件将内镶式滴灌管与放置在灌溉地端面的输水管连接即可。在1公斤水压时,内镶式滴灌管的每个出水孔每小时出水约2.7公斤,一亩面积的滴灌每小时约可供水2.7吨。
微型喷灌
  微型喷灌具有小范围、小喷量、小冲击力的灌溉特性,适合栽培密度大、植株柔软细嫩的作物,如小白菜、芹菜、木耳菜等蔬菜,也可用于蔬菜育苗。另外,还可利用微灌进行根外追肥,为蔬菜生长补充养分。
  田间设置微型喷灌器时,为保持其灌溉的均匀性,采用喷水区域圆周重叠法,因微喷器的喷水直径为6米,将其安装间距设定为2.5-3米,相邻的两个喷水器的喷水区域有一部分相重叠,形成一个长方形的喷水区域。一般每亩安装喷头35-40支,每小时可喷水2.5-3吨。
管道
 管道是微灌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各种管道与连接件按设计要求组合安装成一个微灌输配水管网,按作物需水要求向田间和作物输水和配水。管道与连接件在微灌工程中用量大、规格多、所占投资比重大,因而所用的管道与连接型号规格和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微灌工程费用大小,而且也关系到微灌能否正常运行和寿命的长短。目前生产上管道用材主要为U-PVC管和PE管,示范推广PP-R管。
过滤设备
  灌溉水中杂质分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类。消除化学杂质和生物杂质可用化学处理等方法。对物理杂质的处理设备与设施主要有:拦污栅(筛、网)、沉淀池、过滤器(水砂分离器、砂石过滤器、筛网式过滤器等)。过滤器是滴灌系统长期安全使用的重要保障,绝对不可缺少,不使用过滤器或者过滤器损坏,会在短短几小时内使滴灌管堵塞报废,无法挽救。
施肥装置
  通过灌溉系统,将化肥溶液与灌溉水一同提供至作物根区土壤,实现肥水一体化。利用管道内水压力或外部动力的设备产生压力,将肥料溶液注入灌溉供水管道,实现肥水同灌,主要有施肥泵、文丘里施肥器(水头损失大)、自吸泵(利用负压吸肥)等几种施肥装置。
  微灌施肥节省施肥劳力、提高肥效,可灵活、方便、准确地控制施肥剂量和时问,有利于应用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环境状况等优点,但也存在局限性:(1)有可能污染灌溉水源。(2)某些化肥不易在水中溶解,造成灌水器、过滤器堵塞,不宜应用。(3)磷酸盐类化肥,在适宜的pH条件下易在管内产生沉淀,使系统出现堵塞现象。采用微灌施肥时应对化肥特性有所了解,以免造成系统堵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