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茹 实习生 俞 清
面对农业发展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瓶颈,我省在2005年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战略决策。两年过去了,如今,优质柑橘红了,高山蔬菜绿了,有机茶叶飘香了……还吸引了不少城里人前来观光。高效生态农业的蓬勃发展,使我省的农田、山地、丘陵变得五彩缤纷,成了农民的“聚宝盆”。
【点击图①】 12月17日,温岭果农徐日在自己承包的果园里兴高采烈地采摘温岭高橙。今年他采用了增施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科学措施,温岭高橙的产量、质量明显提高,亩产超过2吨。来自全国各地客商的订货单源源不断,徐日高兴得合不拢嘴。【新闻背景】 我省积极探索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产业体系和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加快发展城市农业、加工农业和出口农业,全省农业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稳定发展粮油产业的基础上,我省积极发展蔬菜、畜禽、水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经济效益高、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去年,全省蔬菜、肉类、水果、茶叶、食用菌产量分别达1795万吨、170万吨、326万吨、15.2万吨和83.2万吨,比2002年分别增长3.1%、14.9%、29%、10.1%和41.7%,蜂产品产量、茶叶加工出口、蚕丝产量等均居全国首位。全省已形成特色优势产业专业乡镇117个、专业村1041个,获中国特产之乡称号120多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强。今年,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点击图②】 德清县钟管镇红亮肉鸭专业合作社免费向当地农民传授养鸭技术,并优先无偿提供鸭棚、鸭苗及饲料等,保护价敞开收购成品鸭。为减少养鸭风险,合作社还为所有鸭子买了保险。合作社社长许洪山(前中)在为慕名前来学习的鸭农传授喂鸭技术。
【新闻背景】 高效生态农业体系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生产经营主体,今年,我省大力实施“强龙兴农示范工程”,坚持内联与外引有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省已有产业化经营组织11066个,农业龙头企业504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28家,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多亿元。
《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颁布实施,进一步促进了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截至今年9月底,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5141家,社员33.37万户,带动农户256.4万户。各类产业化组织联结农产品基地1893万亩,带动农户780万户。
【点击图③】 日前,杭州市余杭区运河镇25个村和社区50名信息联络员参加了镇政府组织的“农民信箱”培训班。该镇农民信箱自启动以来,注册总数已突破1000户。通过农民信箱,当地农民更快、更多地了解了政策信息、农技知识和供求信息,也得到了更加实实在在的便利。
【新闻背景】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为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今年,我省加快推进十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自主创新能力、推广转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构建“一主多元”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提高了农技推广的活力和绩效。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良品种得到开发,一大批种养结合、立体经营、清洁生产的高效生态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同时,“百万农民信箱工程”的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场建设的扎实推进,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更直接、更有效。目前,我省已建立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900多个,其中省部级75个;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6个,建立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82个;农民信箱村级联络点组建率达到99%,注册用户150万户。【点击图④】 在刚刚结束的省农博会上,来自永康市玲妙珍禽养殖场的绿壳土鸡蛋因其纯天然的养殖方式、丰富的营养价值,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新闻背景】 我省加大了传统产业优化改造和种子种苗工程推进力度,农产品良种覆盖率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认证和品牌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主要农产品合格率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累计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172个,实物总量704.9万吨,其中种植业产量661.1万吨、畜牧业产量43.9万吨;并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311个,面积953.9万亩。目前,我省绿色食品总量已有933个,老百姓买农产品更省心、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