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松材线虫啃掉浙江130万亩松林

我省部署防治工作

  本 报 讯
(记者 曹丽娟通讯员 张健康) 被称为松树“癌症”的松材线虫病,自1991年在象山首次发现至今,已对我省森林资源、生态坏境、自然景观造成严重破坏。省政府 12月 20日在杭召开松材线虫病防控专家座谈会,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作出部署。国家林业局造林司研究员、总工程师吴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张润志等省内外专家参加座谈,副省长茅临生主持会议并讲话。
  我省是全国松材线虫病危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疫情分布全省27个县(市、区)。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以来,全省因松材线虫病枯死、砍伐的松树累计已超过2亿株,相当于减少了130万亩松林,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元。据今年秋季疫情专项普查统计,目前我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30多万亩,因松材线虫病致死的松树43万多株,虽然发病面积和病死树数量处于近5年来最低水平,但一些地区已呈现多点散发、局部连片发生的态势。一些著名景区的松林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松材线虫病还直接影响了疫区的商品流通及出口贸易。
  与会专家认为,松材线虫病虽然带有毁灭性,但它还是可防可治的。专家建议,要依法防治,实行分类指导,分区实施,该封锁的封锁,该更新的更新。要加强疫情监测和疫木管理,加强对环境友好型防治方法的研发,并以森林健康理念管理森林,建立健康标准,进行健康评价。
  茅临生就松材线虫病防治的下一步工作作了部署。他说,要提高认识,将植物防疫与森林防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政府部门应将植物防疫作为一种公共职能,建立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并提供资金保障。科研单位在防治技术的研发上,要着重于提高工效,降低成本,易于操作,生态环保。在防治工作上,要做到着眼于防与控,着眼于治,着眼于林相改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