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是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区县,也是我省森林火灾多发县(市)之一。面对严峻的森林防火形势,三门县不断创新机制,科学防火。2006年至今,全县仅发生2起小面积森林火灾,2006年清明节更是创下了零火灾的记录,森林防火形势实现历史性扭转。
创新责任机制。全面落实森林防火党政领导负责制,县、乡、村层层签订责任状,森林防火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并要求其他单位都要管好自己的人,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机制,推进部门防火向社会防火转变;加大考核力度,扩大考核的覆盖面,实行部门考核与联系乡镇捆绑制,使每个单位都承担起森林防火责任;严惩责任人,制订了《三门县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关于党员干部不得参与明火上坟祭祖的通告》,使各级领导、有关单位感到了压力,也激发出了真抓实干的动力。
创新宣传机制。三门县采用媒体宣传、上门宣传、部门特色宣传等多种形式,推进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向人人尽责转变;加强责任教育,通过与农户签订责任状、张贴《戒严令》、《森林防火通告》等方式,使群众明确失火烧山所要承担的后果;加强警示教育,如对重大森林火灾典型案例编成《森林火灾警示录》进行发放,对违章用火者,责令张贴悔过书,警示群众吸取教训,克服侥幸思想。并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农民信箱等电子渠道,及时发布森林防火动态信息,曝光违章用火行为。
创新防范机制。三管齐下,构筑防火屏障,推进被动扑火向主动防火转变。一是实施重点防范。以清明节为重点,采取“摊点禁、岗哨查、林区巡、领导督”的立体式禁火方式,在全县上下织就一张缜密的防火网;二是实行区域联防。三门县与宁海县相邻的几个乡镇,曾是森林火灾的多发区域。2004年,三门县主动与宁海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商讨研究,共同制订了《联防公约》,在自防为主的基础上,实行工作互商、信息互通、防范互助、扑火互救,并于每年10月份召开一次联防区例会,交流经验,共同探讨森林防火的有效措施。联防制度实行以来,相邻区域的森林火灾从每年四五起降到了四年仅两起,成效十分明显。在县内,形成区域有界、防火无界的良好局面。三是建设阻隔体系。2006年以来,全县已建成60公里“绿色防火墙”。同时,研究制订了《三门县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规划》,初步计划“十一五”期间,在城镇周围、连片林区等重点生态区位建设长175公里,面积6138亩的生物防火林带,发挥防火和生态、经济综合功能。
创新作战机制。专门制定《三门县森林消防队伍建设规范》,加强森林扑火队建设;采用公开选拔的办法,聘任专职森林防火巡查员,加强森林防火巡查员队伍建设,推进杂牌军向专业队转变。目前,三门县的森林防火巡查员在做好防火巡查的同时,还兼起了防火宣传的重任。森林消防队则成了全县扑救森林火灾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单 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