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农业厅调研组
温岭市近年来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市场主体,以主体的壮大来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以主体的力量引领现代农业建设。
政策上引导 农民的组织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在农民自发的基础上,政府的支持引导必不可少。一是引导土地集聚。在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鼓励通过转包、租赁、委托流转、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土地流转。二是引导组织创新。在土地规模集聚基础上,市政府每年投入农业生产的资金近千万元,带动农民和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上亿元,实现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投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投入体系。三是引导资金支持。在全省最早开展农村合作银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授信,较好地解决了合作社生产资金的困难。同时,为降低农业风险,作为全省最早搞农业保险试点的10个县之一,温岭每年安排250万元用于农业政策性保险。四是引导品牌建设。市政府对获得省级名牌、省级著名商标的,每只奖励10万元,对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的,每只分别奖励10万元、5万元、2万元、1万元。从2005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安排200万元用于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技术上服务 一是抓好农业标准的制定推广。近几年,温岭制订了25个农产品73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系列标准,几大产业都有广大农民易懂、易学、易操作的标准生产模式图,每个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还根据农产品标准,制定了技术操作规程,保证标准落实到各个环节。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开发。从1998年开始,对西瓜“8424”品种进行栽培技术研究,解决了品种抗性、裂果和西瓜连作等难题。同时,引导生产经营主体与科研单位合作,引进吸收各种人才525名。三是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全市221名农技专家和农技人员与1920户科技示范户结对帮扶,开展技术指导。四是加强信息服务。组织动员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社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开通农民信箱,全市信箱用户达3.77万户,在农时季节或抗灾救灾时期,有关部门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指导农民和基层干部做好相应工作。
营销上搭台 按照“一年打响一个品牌”思路,连续几年在上海等地举办“温联”果蔗、“玉麟”西瓜、温岭草鸡、大棚葡萄、温岭高橙等推介会,努力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占领更多市场份额。同时,由温岭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成立销售服务中心,专门出售合作社产品,拓展本地市场,搭建了市场开发的强势平台。
政治上关心 市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举办的各类活动十分支持,不少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合作社社长或专业大户成为市、镇两级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为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温岭市在全省较早地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建设,目前有1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10个党支部。(节录于省农业厅调研组调研报告,调研组成员:童日晖、杨辉、李永平、蔡裕亮、陈万云,执笔:童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