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特性:1986-1988年鄞州区三年品试,该品种干鳞茎平均亩产454公斤,比轮叶种增产6.9%;1991年和1992年磐安县小区试验,该品种平均亩产306公斤,比对照东贝增产48.9 %;两地小区试验平均亩产289.2公斤,比对照东贝增产48.2%。2003-2005年大田平均亩产251公斤。
该品种属狭叶型种。全生育期220-230天。株高50-70厘米,主茎粗0.6-0.7厘米、直立、圆柱形,二杆较多。鳞茎表皮黄白色,呈扁球形,直径3-6厘米,鳞片肥厚,多为2片,少数3片;叶片深绿,披针形,全缘,下部叶多对生或互生,中部叶多轮生,每株花5-7朵,总状排列,倒钟状,淡黄色或黄绿色,花被6片,有棕色方格状斑纹;雄蕊6枚,子房3室,雌蕊柱头三裂。蒴果棕黄色,卵圆形,具6枚宽翅,成熟时背裂,种子扁平,近圆形。折干率28-30%。贝母素甲和贝母素乙的含量为0.107%,高于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田间表现对灰霉病、黑斑病、腐烂病等抗性较强,优于东贝。繁殖系数1:2左右。
栽培注意事项:九月下旬到十月上旬下种;2号贝母(规格)下种400公斤,3号贝母(规格)下种250公斤;重施基肥和腊肥,适施苗肥,补施蕾肥,摘花打顶,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适宜栽培区域:适宜在全省浙贝母产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