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区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近几年,该区立足资源特色,发挥比较优势,
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来抓,确
立了水产、畜牧、蚕桑三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2007年,该区水产、畜牧、蚕桑三大农业产业总产值达19.3亿
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70.2%。同时,该区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等多
种利益联结机制,解决了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难题,使企业与农户、基地的联结程度更加密切。目前,全区共
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1家,其中销售额超亿元的有5家,超500万元的有87家。截止
2007年底,该区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31.15万亩,带动农户11.3万户,完成农产品订单7.2亿元。
做特做优水产业
南浔区是全国三大淡水商品鱼生产基地之一,适宜的气候环境、丰富的水域
条件、优良的水产养殖技术,使水产养殖业成为南浔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07
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1.0044万公顷,总产值6.7万吨。渔业总产值10.86亿元,
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4%,是南浔区农业的主导产业。
南浔区主要围绕优化品种结构、优化养殖环境、深化产品加工、规范管理强
化服务,在创建品牌拓市场、提高品质增效益等方面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该区委托省淡水所编制完成了南浔区水产养殖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实行水域
养殖证制度以来,共发放养殖证1442本,发证面积5304.86公顷。此外,全区对池
塘小、分布散、塘埂塌严重的塘区进行了全面规划、分年实施生态型标准塘建设
工程,做到道路畅通、渠系配套、能排能灌。
如今,南浔区渔业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全区有水产加工企业8家,从业
人员220人,年加工能力1万吨以上。已成立的水产专业合作社13个,水产行业
共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家。该区的品牌建设也成效显著,全区已注册的水
产商标12个,拥有省农博会金奖3个、市级名牌1个、湖州市著名商标1个。通
过健全营销网络,产品的销售顺畅,全区共有水产批发市场3个,其中菱湖乌板
桥水产批发市场是湖州市最大的淡水鱼批发市场,年交易额8000多万元。
优化改造蚕桑业
南浔区是我省优质茧主产区,近几年,在蚕业建设和发展上,始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最终
实现了该区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截止2007年,全区拥有桑园面积
12.36万亩,年饲养蚕种21.91万张,产茧8846.1吨,占全省的十分之
一。
在产业建设上,南浔区优化区域布局,实施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
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与趋势,分别情况,做到各得其所,恰到好处,切实
有效,并且通过创新机制,推进蚕业产业化。自2003年全区开展蚕桑
(茧)产业经营机制创新试点以来,到2007年,有关农业龙头企业与农
民签订的“订单蚕业”已发展到15个村,合同蚕种占市区“订单蚕业”的
63%。“订单蚕业”的试行,真正把三农与市场联结在一起,形成了利益
分享、风险共担的机制,规范了企业与蚕农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南浔区还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从2003年冬引进“十大”果桑
品种,建立示范基地以来,果桑示范基地经济效益得到了良好体现,全
区共种植果桑300亩,外建订单基地500亩。“湖州华农庄园桑葚液有
限公司”的103亩果桑,2007年进入盛产期,平均亩产桑果1223公斤,
亩产值达2400元,其效益远高于普通栽桑养蚕,产业竞争力十分强劲,
成为蚕桑生产发展的一个新领域。
做大做强畜牧业
畜牧生产是南浔区的一大优势产业。自2003年以来,该
区畜牧业实现了连续4年持续增长的良好形势,年均增幅接
近15%,产值增加近2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牧业大区。全区农
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来自畜牧,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初步
形成了湖羊、獭兔、家禽三大块状特色经济。目前,该区是省无
公害湖羊基地、湖羊本品种繁育基地,也是全省家禽年饲养量
超过1000万羽的五个县区之一。
该区以三灵、建旺樱桃谷种鸭基地为基础,已建立发展标
准化种禽二级繁育种场4个。此外,通过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
和限养区,南浔积极探索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养殖业
的新路子,积极实施标准化、立体型和生态化、环保型养殖建
设。全区建设常年存栏3000-5000头,母猪300-500头,年出
栏商品猪1.5万头的标准规模场3个和獭兔、肉鸡、樱桃谷种
鸭畜牧小区4个,现已启动练市、菱湖、善链三个粪便收集处
理中心。
●
特
色
优
势
产
业
综
合
强
县
●
水
产
养
殖
业
强
县
●
蚕
桑
业
强
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