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袁 卫 见习记者 陈卫梁
春节前那场50年一遇的雨雪冻灾,使我省100多万亩茶园遭受严重冻害,春茶生产中原本就存在的用电难和招工难更加突出,还出现了定价难的问题。记者近日从有关方面了解到,针对这三大挑战,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有益建议。
用电难——
政府要让电于茶 农民要避峰用电
近几天天气晴好,比较有利于茶树绽芽,杭州市西湖区龙坞镇翁家山村的茶农王树周正忙着调试家里的几台炒茶机。可面对即将采收的春茶,王树周担心:“往年采茶季节,我们这里经常出现电压不足的情况,茶机的运转都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了茶叶质量,希望今年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专家建议】王树周的担心不无道理。省农业厅茶叶专家罗列万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力推茶叶机械化生产,目前全省茶机已达16万台,89%的春茶炒制由茶机完成。由于茶机的功率动辄上千瓦,使得电力因素成了茶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缙云、磐安、武义等地都曾出现过茶机集中运转、电力负荷过大的情况。今年的情况尤为特殊,由于雪灾和持续低温天气,我省春茶上市期比往年推迟了20天左右,这就意味着原先100天左右的茶叶生产时间将缩短为80天,集中炒制将进一步加大茶机的用电量。罗列万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协调,必要时采取关闭高耗能企业、让电于茶的措施,保证茶叶生产;大的茶叶企业在茶叶集中加工期,应该配备发电机,以备不时之需;农民应该安排好茶叶采摘和炒制时间,避开用电高峰期,或通过村委会出面调控,避免全村茶机同时运作。
招工难——
招工要广辟渠道 采茶可机械操作
尽管离茶叶集中上市尚有时日,可是新昌县大市聚镇拨云间生态茶场总经理谢丽萍就开始挨个给采茶工和炒茶工们打电话了。“我们要请的50多个工人都是在春节前就说好的,现在打电话再敲定一下,以免到时候请不到人。”谢丽萍告诉记者,每到采茶期间,菜茶工就非常难找,今年尤其难找。在雪灾刚过时,为了找十几个农民工帮忙修复茶园,她就费了很大的劲:“不是出去打工了,就是忙着上山清理被雪压断的毛竹和树木。”
【专家建议】用工难已成了制约我省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长期关注浙江茶叶发展的上海市茶叶学会副会长郑鸣认为,主要是这份工作的季节性太强,工期太短又不稳定。雪灾缩短了茶叶生产时间,使得今年的用工也比往年更加集中,工人自然非常紧俏。如何破解茶叶生产的用工难题?郑鸣认为,企业和有关部门都应该未雨绸缪:一方面,企业应该借鉴新昌拨云间生态茶场的做法,早作打算,事先联系好采茶工人;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招工,如前两年绍兴等地就由政府出面,到中西部省份招工,来回接送采茶工。
除了使用人工采茶,机械采茶也是解决用工难的一个有效措施。罗列万表示,目前全省使用机械采茶的茶园面积有47万亩,占了总采茶量的20%左右。今后,我省将积极完善机械采茶技术,在普通茶业产区大力推广。
定价难——
上涨空间有限 不要盲目抬价
记者从省农业厅了解到,受雪灾影响,预计今年我省茶叶将减产20%左右,而冰雪使茶树生长期放缓,病虫害减少,今年的茶叶质量会比较好。产量少了,质量好了,加上目前已经开采春茶的苍南、开化、永嘉、临安等地首批茶叶的售价都卖出了每公斤2800元以上的高价,比去年开采之际提高了20%左右,这是否意味着我省茶叶生产者可以大幅提高售价呢?定价偏低,或者因定价太高而卖不出去,最终吃亏的都是茶农。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