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三农论坛

农业产业化: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赵泽琨
  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经营形式的变化,即由传统的小农经营转向产业化经营。这种经营形式的变化可有效地带动分散农户进入市场,促进规模经营和结构调整,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选择。
  农业产业化的涵义尽管在学术界表述不一,但也有共同点和基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
  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和类型越来越多,但无论哪种模式和类型,都具有基本的构成要素,即龙头企业是关键,主导产业是支柱,农产品基地是基础,利益机制是纽带,管理制度是保障。
  由于我国的农村经营体制尚未理顺,市场体系还不发达,农户和企业之间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分配关系,农民素质不高,致使当前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够,大部分龙头企业没有摆脱小、散、低、弱的状态,产业化被简单化;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不高,产业化没有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不足,产业化没有实力化;组织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不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没有组织化;产加销联结机制不完善,订单履约率低,农民受益有限,产业化没有规律化;扶持龙头企业的一些优惠政策还不到位,产业化成为口号化;在指导思想上或存在急功近利倾向,或支持错位、堆砌典型。产业化成为惨业化。
  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来抓,必须突出以下几点:
  第一,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为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介入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途径。支持那些机制好、竞争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使其发展成为龙头企业集团。
  第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二是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三是大力开拓市场。四是推进科技创新。龙头企业要通过引进人才,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自办技术研发中心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要创新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建立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
  第四,提高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环境。
  第五,培育主导产业,搞好基地建设。东部沿海地区要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一批创汇农业基地;中部地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西部地区要围绕发展特色农业,加强专业生产和基地建设;大中城市郊区应根据自身特点,以发展都市型农业为主攻目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单一模式。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功能。
  第七,要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三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乡镇企业改造升级和小城镇建设的关系;四是处理好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关系;五是处理好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关系。(作者系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