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老竹被收购,雪压的嫩竹怎么办?

巧手编织菜篮子减损环保两相宜

  本报讯 (记者 袁卫)这几天,富阳市湖源乡新三村的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从山上背下一根根被大雪压断的残竹,在经过取料-剖篾-刮篾-编织等数道工序后,一只只或小巧精致或大方实用的竹篮就摆到了人们面前。在富阳,这种竹篮有一个充满温馨的名字——“爱心篮”。
  新三村村委会主任颜宝荣介绍说,该村共有竹林面积6000余亩,是农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年初的一场大雪,使全村40%的毛竹严重受损。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帮助下,当地一些企业纷纷敞开收购老的残竹,可是由于嫩毛竹木质化程度不够、硬度不足,被挡在了企业大门之外。看着大量堆在村口的雪压嫩毛竹,村民们动起了脑筋:从今年6月1日起全国将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那逐渐被人们冷落的菜篮子会不会重新受到欢迎呢?村民们请来75岁的老篾匠孙才松当老师,大家跟着学起了编竹篮,希望因此多挽回一些损失。
  “这是竹农生产自救的一个好点子,也是支持环保事业的实际行动,更是广大市民参与抗灾救灾行动的途径之一。”富阳市林业局负责人说,帮助竹农销售残竹是竹区抗灾救灾的当务之急。在得知新三村编织竹篮的消息后,该市农口系统干部职工率先纷纷购买“爱心篮”,至今已向新三村订购了460只“爱心篮”,几乎人手一只。此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在市内外居民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连上海一家超市也给颜宝荣打来了电话,询问收购事宜。该市长乐镇竹制品加工厂从中受到启发,加大了出口竹篮的生产力度。目前,该市打算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编织、购买“爱心篮”行动。
  听到这些消息后,村民们编织“爱心篮”的干劲更足了。由于没有机械化设备,目前还无法批量生产,而且村民们还处在学习过程中,编织速度较慢,所以售价较高。颜宝荣说,等到一两个月后生产规模扩大了,村民们编织熟练了,价格就会有所下降,可接超市、商场的大宗订单了。有意通过购买“爱心篮”为竹区生产自救作贡献的读者,可直接与该村村委会联系,联系电话为0571-6351567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