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龙
清明节,挚妇将雏,捧花携酒,回老家祭拜亡故的长辈。看着陵园内外熙熙攘攘的人流、车流,听着既惊扰故人又惊扰生者的鞭炮声,脑际突然蹦出了“子欲孝而亲不在”这句话,百感交集,不能自已。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以及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逐渐推行,我省极大多数老人的温饱是有保障的。何况老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但是,人老了,容易体弱多病,自食其力的状况也会一天不如一天,其内心的惆怅、寂寞只有自己清楚。一曲《常回家看看》之所以能迅速唱响大江南北,而且至今常唱常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唱出了老人们的心境和祈求。
老人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而子女们常常一天忙到夜,忙学习,忙工作,忙孩子,忽略了父母正在子女的繁忙中慢慢老去。忙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忙得连探望父母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只是一种借口罢了。有些人并非真忙,而是缺少一份孝心。“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在海宁农村,仅今年以来,已有一万多位老人由子女埋单,到苏州、上海、北京等地旅游。辛劳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中,大多数是第一次乘飞机、出远门,其欢乐的心情是不难想像的。海宁兴起的这股新孝风,令人击节赞赏。亲尚在,春正浓,何不多陪老人在家聊聊、出去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