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农民信箱

桑园损失怎么补专家把脉开良方

  东阳市东阳江镇蚕桑大户施中华日前给本报打来求助电话:去年的台风和今年年初的雪灾给他的桑园和大棚养蚕基地造成巨大损失,不知省财政对蚕桑大户有无补贴?去年蚕茧和桑苗收购价格较低,今后蚕茧的市场前景如何?另外,他想发展桑叶茶加工项目,并用桑枝栽培食用菌,不知是否可行?同时,他也请本报帮忙寻找这方面的合伙人。
  据了解,施中华在2004年投资30余万元承包了300亩桑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曾取得了不错的效益。但去年由于蚕价走低,自然灾害频发,施中华损失了30余万元。于是,他萌生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桑叶茶加工和用桑枝栽培食用菌的念头。
  省农业厅经作局副局长、首席蚕桑专家吴海平告诉记者,对蚕桑大户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目前暂时还没有补贴政策。由于市场在慢慢复苏,种桑养蚕可以继续发展。另外,从提高农业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角度看,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值得提倡。同时,还可以通过桑园养鸡,秋、冬季种植浅根系蔬菜,提高复种指数,增加收入。
  记者从省农业厅经作局茶叶科科长罗列万那里了解到,目前,桑叶茶在我省尚处于初级阶段,只有湖州、嘉兴一带有少量生产,加上市场不是很接受,现只有日本有少量需求,所以销路不是很好。而且农户自己生产的成功概率较小,不建议发展。
  记者又从省农业厅农作局的食用菌专家处得知,目前,用桑枝条种植的食用菌比用杂木种的营养成分要高一些,生产配方也简单,又有蚕屎作肥料,所以,用桑枝栽培食用菌完全可行。在建德就有企业收购桑枝条,将其粉碎后制成菌棒,再发给农民发展食用菌,每根菌棒的利润在1.5元左右。而且我省食用菌栽培技术已较成熟,目前市场销售情况良好,风险较小。
  由于施中华的桑园面积较大,他急切寻求有经验有技术的人与他同甘共苦,共同发展蚕桑事业。如果有读者对施中华的项目感兴趣,请拨打他的联系电话:(0)15867981997,与之联系。
(见习记者 程益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