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业务交流

政府出钱购买 农民有偿使用

——台州路桥农机具租赁的实践

突 破

  台州市路桥区从2003年开始探索农机具租赁方式,当时的突破口是农产品科技冷藏保鲜库。路桥区是中国枇杷之乡,桐屿、螺洋街道一带有万亩枇杷生产基地,枇杷是一种清甜渴口、酸甜适中的水果,采收期短,保鲜难度大,旺季集中上市影响了销售价格。
  2005年,枇杷冷藏保鲜技术获得突破,但考虑到果农单独购置冷藏库利用率低、资金筹措难度大,以及场地受限制等原因,路桥区采用租赁的方式,将冷藏库承包给果农使用。这一方式不但解决了冷库闲置浪费的问题,同时还能回笼资金,用于其他农机类装备的购置。
发 展
  枇杷冷库租赁的方式,给路桥区农机化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但该区农机租赁大范围的推广,还是在植保机械上。
  路桥区常年种植水稻12万亩、蔬菜10万亩、其他作物7万多亩,由于农业分散经营体制与病虫害统一防治要求之间存在矛盾,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任务一直十分突出。从2006年起,该区在横街镇四甲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推广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自我发展”模式运行的新型植保服务体系,建立村级植保服务队开展社会化服务,实行统一组织、统一人员、统一药械、统一配方、统一时间的“五统一”服务,先后成立了植保服务队200支,配备的400台新型机动喷雾机全部由政府购置,由服务队租赁使用。这一方式使植保统防统治服务的范围大大增加,目前已经覆盖全区80%的农业生产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能力达到2.5-3万亩,有效解决了千家万户防治难、农药使用量大、防治成本高、技术到位率低等突出问题。
展 望
  下一步,路桥区将根据本地主导产业的需求,计划在粮食生产农机具装备上加大投入,增加农机具的租赁种类,以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保障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一是水稻种植机械推广。近年来,路桥区水稻机插发展很快,先后成立了7家农机服务组织,这些服务组织在全区的水稻机插推广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但因部分镇(街道)土地分散,对这些合作组织来说,不是他们不愿意提供服务,而是服务这些农户,因田块分散造成的时间耽误太多,影响了服务组织的生产效率和成本。为“照顾”这些农户,路桥区农机总站就将插秧机租赁给他们,并协调由农机服务组织提供育秧服务,成功解决了这些农民对机插技术的需求。目前,路桥区农机总站的2台插秧机和2万只秧盘已全部租赁给农户,并计划在下一阶段,根据农户的需求,增购插秧机,保障农户生产需要。
  二是粮食烘干机的推广应用。由于近几年来路桥经济飞速发展,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原来的粮食晒场基本上另作他用,农户在粮食收割后,只好将稻谷晒到马路上,引来很多麻烦。晒粮难的问题极大破坏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引进粮食烘干机是最有效的办法,但考虑到烘干机价格高、空间大,且利用时间有限,让农民单独购置很不现实。路桥区农机总站计划购置烘干机用于租赁,发挥社会效益,解决晒粮难题,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王申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