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武义县大田乡大公山村,郁郁葱葱的树木、清新自然的空气,顿时让置身其中的人们心旷神怡。
大公山村民一直很好地保护着村里的1000多棵枫树、苦槠等古树木,村公路两旁还有近几年来栽种的2000多棵樟树、柏树等。村庄的民房大都掩映在树荫里。
大公山村是武义县在村庄整治过程中重视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把村庄整治工作作为现阶段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载体,着眼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着眼于体现农村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完美结合,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融合的理念。
据武义县农办主任介绍,为加强村庄整治的规划布局,该县根据村庄的规模、人口、经济、区域位置等方面的不同条件,把全县的整治村庄分成三类,即一般整治村、重点整治村和单项整治村,坚持因村制宜,防止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千村一面。由于武义农村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古迹,又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民俗风情,武义县要求保持原有建设风格,保持原自然风貌,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文物古迹,突出地方特色。县里还专门制定了针对历史文化特色村的村庄整治政策,提高补助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