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金 茹 见习记者 陈卫梁 陆 颖 实习生 俞 清
绿色特色农业,加工农业,外向型农业,开放型农业……宁波现代高效农业魅力四射。2007年,该市农业总产值达2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51元,连续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土地流转
“转”出跨国“菜篮子”
很难想像,在2001年以前,慈溪市桥头镇还是一片高低不平、排水不畅的低产田。2002年,桥头镇先后投入4000万元用于农业基础设施改造,目前桥头创汇蔬菜基地面积已达5000多亩。“去年蔬菜出口效益比较好,今年我要多种些地。”在农场见到菜农杨成达时,他正在村土地流转服务站签订新一年1033亩土地的承包合同,“我们农场种的菠菜、西兰花和宝塔菜全部出口到日本,去年出口额达到480万元,净利润120万元。”
蔬菜种植的好坏关键是看农药的控制。由于实行了规模化经营,基地对病虫害统防统治,更好地控制了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桥头镇经发办副主任毛国尧说,从2003年蔬菜出口到现在,没有发生过一起因农药超标退货事件。【相关链接】 规模化经营离不开土地的流转集成。2007年,宁波各级财政用于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扶持资金达3647万元,全市农村流转土地117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面积的47%,单体规模经营面积最大的达6200亩。
“清洁生产”
“产”出茭白大市面
茭白、甲鱼、福寿螺,这三种看似毫无关联的生物,如今却在余姚市河姆渡镇万亩茭白基地内相处甚欢。4年前,该基地采用生物套种模式,利用甲鱼喜食福寿螺的食性,在茭白田里进行野生放养,既不影响茭白生长,又能干净地消灭在田里“安逸生活”的福寿螺。这项种植模式创新,提高了农业产出率,田里野生放养的生态甲鱼市场售价一度高达每公斤240元,茭农又多了一笔丰厚的额外收入。目前,该镇采用该套种模式的茭白田已有500余亩。据河姆渡镇农办副主任郑春龙介绍,尝到套种模式的甜头后,当地不少茭农还发展起了茭白与鸭同田种养等多种生产模式。
在大力发展大棚栽培的同时,河姆渡茭白还引进了高温、低温两大品种,以保证基地从4月至12月都有茭白产出,大大延长了销售期。10年来河姆渡茭白种植已从零星的河边一角发展到年均复种面积3.2万亩,且运用物理、生物的结合防治,使茭白成了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每亩每季产值3000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相关链接】 特色基地的建设,有效促进了宁波“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等区域化、专业化的发展。通过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田间肥药使用档案、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清洁”农业生产,为市场提供了优质放心的绿色农产品。到2010年,宁波要建成100个以上规模化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2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都市农业园区。
科学养殖
市场低迷仍盈利
一头母猪一年一般可供商品猪16头,但在慈溪市新铺镇无公害肉猪基地,场长吴宇叠告诉记者,这儿一头母猪一年提供的商品猪平均可达21头,全年生猪的存活率达到92%。
如此高的繁殖率、存活率依赖于科技的力量。吴宇叠说,“猪场对疫苗的投入非常大,养殖场内一旦有疫情发生的先兆,就立刻邀请上海、杭州等地的畜牧专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会诊。猪场内基本没有猪瘟、蓝耳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由于做好了基础免疫工作,该养殖场即使在生猪市场低迷时也有盈利。
吴宇叠拿出一叠养殖场的生产日报表给记者看,上面清楚地记录着当日猪场存栏、出栏以及各个猪舍内的疫病控制情况。现在每天只要查看日报表的信息,就可以清楚地掌握猪舍里生猪的各项指标。产业基地常年存栏生猪1.25万头,年出栏肉猪2.5万头,带动附近五六十家农户集体致富。
【相关链接】 宁波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养猪专业场户出栏的肉猪量占全市总出栏量的93%,生猪出栏率达到186%,畜禽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兔业和生猪等生产水平处于全国领先。2007年,该市新增无公害基地20家,全市绿色和无公害基地生产的畜产品已占全市畜产品总量的55%以上,养猪农民全年增收3亿元以上。
“吃喝玩乐”
乐了农家与游客
宁波市鄞州区湾底村是个只有千把人的小村,2007年经济收入却达到了5.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7343元。
早在1994年,湾底村就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村里87%的农民进入村办企业工作。在工业的带动下,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1998年完成了原始积累后,湾底村又把目光投向了农业生产,引进果桑种植项目,并投资2000万元兴建了宁波天宫庄园果酒果汁有限公司,进行果桑深加工开发。如今,湾底村的桑果系列产品已走向国际市场。“都市里村庄、城市中花园”,是目前湾底村最新的发展理念。2004年,该村成立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在村内建成了15个休闲观光点,同年开始举办桑果节。村党支部书记吴祖楣说,今年仅“五一”期间,村里就接待采桑果、游古村的游客7.7万人次,村里也获得了可观的收入。
【相关链接】 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内容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已成为宁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2007年,宁波56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全年接待游客408.6万人次,累计营业收入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