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近年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之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方略,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广泛动员和组织各方力量,着力解决农村畜禽粪便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农村能源短缺等重点问题,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截止去年底,全市已建成131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8个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200万农民受益,绘就了一幅路畅、水清、地绿、村美、民富的江南水乡美丽新农村画卷。
农村太阳能推广全国领先
一年节约电费1.2亿元
家住嘉兴市郊区的张先生自用上太阳能热水器后,受益匪浅,一家三口沐浴用水全靠太阳能热水器供给。
如今,在嘉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利用,人们烧水洗澡不用再为多耗电而犯愁。这得益于近年来嘉兴市实施的“阳光工程”,让太阳能利用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由于太阳能经济、实用和安全,深受农民的欢迎。全市将太阳能应用作为农村节能减排、示范村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据嘉兴市农能站介绍,一个三口之家使用了太阳能真空管热水器,每年可节约电、煤气费1000余元。据统计,去年嘉兴市推广高效集热真空管9万平方米,新增用户4.5万户,连续5年保持15%左右的增速。到目前为止,嘉兴市已拥有“太阳能村”5个,全市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用户已超过43万户,折合有效集热面积81.7万平方米,太阳能使用普及率达40%以上,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尤其是被称为“太阳能热水器之乡”的海宁市,太阳能平均普及率达75%,其中城镇普及率高达95%,每千人拥有集热面积356平方米,不仅全国领先,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以色列的每千人580平方米。太阳能热利用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全市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8.1万吨,相当于节电5.4亿千瓦时,节支1.2亿元,而且减少了二氧化硫排放1.05万吨,大大减轻了对大气的污染。
更为可喜的是,太阳能的利用还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市已有一定规模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达400多家,真空管生产流水线96条,年生产能力150万台以上,生产能力和实际产量约占全国的10%,全市太阳能产值已达25亿元,培育出了美大、宝光、同济阳光等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嘉兴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大、国内知名的太阳能生产基地。
规模养殖场全部零排放
不仅仅是太阳能的推广利用,在嘉兴,规模养殖场无害化治理也成为农村节能减排的一出重头戏。
作为我省的畜禽生产大市,嘉兴市的生猪、羊和家禽年饲养量达750万头、160万头和6000万羽,分别占全省1/3、1/2、1/6。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也对农村环境造成了污染。为推进畜禽粪便的无害化治理,嘉兴连续4年出台优惠政策,规定每建一只容积为25立方米的沼气池,市、县、镇三级累计补助2500元,超过部分每立方米追加补助40元;同时大力推广“猪-沼-作物”能源生态模式,综合治理以规模畜禽养殖场(户)粪便污水为主的农业面源污染。到去年底,全市拥有户用沼气池9142处,建池容积18.28万立方米,年产沼气482.2万立方米,年户均产气量527.46立方米;拥有中型沼气工程625处,建池容积3.06万立方米,年产沼气231.98万立方米;大型沼气工程12处,建池容积4000立方米,年产沼气37.1万立方米。通过配套建设沼气工程,全市生猪存栏300头(奶牛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完成治理,市本级已完成生猪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的治理任务,畜禽规模场的粪便利用率达到85%,规模化养殖水平提高到68%,畜禽养殖业污染得到了有效遏制。
绘就“鱼米之乡”美丽画卷
五万余农户受益生活污水净化处理
实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是改善农村水体环境,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的有效举措,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从2005年开始,嘉兴市结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大力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技术,建设无动力净化池,实行雨污分流,重点处理农村和城郊结合部的生活污水。截至去年,全市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示范村70个,建立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7767处,建池总容积6.18万立方米,受益农户5.15万户,年处理生活污水近200万吨。各县(市、区)高度重视,纷纷出台政策,加大投入。如海宁市已连续3年,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以上,年完成生活污水集中处理1200户。桐乡市今年首次把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列入市政府实事工程,专门安排资金600万元,乡镇配套资金300万元,年内完成1.8万户农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通过实施“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彻底解决了居住区内的污染问题,实现了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
生物质能源开发全面启动
160万吨秸秆将物尽其用
嘉兴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年产各类秸秆160万吨,由于之前秸秆利用找不到好的出路,长期以来被农民一烧了之,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严重污染环境。从2004年开始,嘉兴市每年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研究开发秸秆资源的再利用。从今年开始,嘉兴市调整秸秆资源再利用的探索方向,改气化技术为固化技术。目前该市已准备购买大型设备,试点启动秸秆固化利用技术,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积累经验,不久将来,全市160万吨秸秆将物尽其用。
嘉兴市地处长三角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嘉兴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去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585.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2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163元,农村居民收入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