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浙江农机化发展吹响“冲锋号”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益新记者 陈小平) 6月11日在杭州召开的全省农业机械化促进工作会议吹响了“冲锋号”:今后五年,我省农机化发展将通过实施五大举措,实现五大目标,不断提高农机科技水平、装备水平、作业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
  五大目标为:在提高粮油生产机械化水平上有新突破,到2013年水稻机插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油菜机收水平力争达到10%;在农业主导产业机械装备配套上有新作为,建成特色主导产业机械化示范基地60个、省级农机化示范区10个;在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有新举措,新建农机租赁服务公司等新型服务组织200家;在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上有新办法,力争全省90%以上的市、县(市、区)建立农机消费维权监督站;在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上取得新成效,全省90%的市、县(市、区)建立公安驻农机联络室。
  为此,我省将实施五大举措:以扶持政策为导向,加快新装备新技术推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示范基地走向示范区;以落实责任为抓手,推动农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以强化监管为手段,切实维护农机使用者合法权益;以强化服务为核心,加快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
  据了解,自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提出并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思路,农机化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用于购置农业机械资金总投入达9.38亿元,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96家;农机总动力达1892.95万千瓦,百亩耕地拥有农机动力数79.41千瓦,分别比2003年底增长17.41%、17.6%。余姚市、诸暨市、义乌市和台州市路桥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