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新闻

湖州蚕农养雄蚕尝甜头

  春茧收秤已有一段时间,可湖州市织里镇幻 村蚕农朱欣芳还沉浸在喜悦中,养雄蚕让他尝到了甜头。朱欣芳告诉记者,他养的2.75张雄蚕张产超过51公斤,茧款收入2789元。今年缫丝企业已和村里签下订单,不久还将给他们每50公斤蚕茧40-60元的返利。
  1997年,湖州市在我省率先开展雄蚕试养,2004年全面推广。朱欣芳是最早养雄蚕的农户,在他的带动下,织里镇40多个村的蚕农都养起了雄蚕。该市今年春期共养雄蚕3.2万余张,比去年同期增养2.29万张;饲养区域由吴兴区扩大到南浔、德清等地;加上秋期饲养,全市年饲养雄蚕种力争达到5万张,比去年增养3万张。目前,湖州市雄蚕饲养量已超过全省的一半。
  湖州市蚕桑站高级农艺师沈根生告诉记者,雄蚕抗性强、易饲养,叶丝转化率高,茧丝品质优,多年生产实践证明,雄蚕的鲜茧出丝率一般比雌蚕茧高出20%左右,同时雄蚕茧的茧丝纤度偏差小,生丝品位也高。但是雄蚕种的制种成本较高,种场繁育相同数量的蚕种,必须多养一倍的种蚕。为推广雄蚕饲养,湖州市给蚕种生产单位补贴每盒种15-20元,既兼顾了制种单位的利益,又保证了雄蚕种的价格不高于普通种。同时,丝厂再返利给蚕农每担蚕茧40-50元左右。
  省农业厅经作局蚕桑专家吴海平介绍,我省在湖州、淳安、海宁、德清、海盐等地开展了专养雄蚕的试点试样,试养雄蚕的蚕农普遍反映较好。目前全省每年蚕种饲养量在200万张左右,若推广一半为雄蚕,预计可增效益2.6亿元以上。重点解决雄蚕制种成本高及雄蚕推广的产业化机制等问题,2006年,“雄蚕新品种选育及种茧丝一体化开发”被列入省重点科技项目,由省农科院、农业厅等单位共同承担。目标是在3年内推广40万张雄蚕种。
(见习记者 徐速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