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生态畜牧业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在我省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并推出了一大批近年来我省各地探索出来的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典型。为更好地贯彻会议精神,从本期开始,本专刊特开设《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之窗》专栏,精选部分典型予以介绍。
平湖市广陈镇第一牧场位于平湖市广陈镇兴龙村,占地面积76亩,其中牧场占地面积36亩,牧草种植面积40亩,种植黑麦草、苜蓿草、墨西哥玉米等。目前,该牧场拥有繁育舍2016平方米、保育室1440平方米、肉猪肥育舍6000平方米。牧场以自繁自育,生产优质无公害三元肉猪为主,年出栏优质无公害生猪8000多头。作为一家建场时间长、基础设施薄弱的平原地带牧场,该场通过改造基础设施,采用“猪-沼-牧草(蔬菜)”生态养殖模式,牧场发展重现生机。其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一是兴建干湿分离棚20平方米,对牧场排泄物进行干湿分离,鲜粪经集中堆积发酵后,部分作为牧草有机肥,多余的由牧场自备拖拉机免费配送到周边200多亩蔬菜种植地里作有机肥;二是对牧场的污水管网进行改建,兴建雨污分离管网750米,牧场实现了雨污分流;三是建设沼气厌氧处理池400立方米,沼液输送管道800米,以及SBR池、脱硫净化及用气装置等设施。通过这些设施,牧场雨水通过专用管网排放到牧场外河道,污水经集中收集后进入沼气池处理,产生的沼液经高位液肥塔升压后,通过沼液输送管网直接输送到牧场的40多亩牧草地和周边200多亩的经济作物田,沼渣定期清理后作为牧草的生物有机肥,产生的沼气用于牧场及周边农户的生活用气,从而实现了排泄物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这种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不仅较好地解决了牧场的排泄物治理难题,也为牧场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测算,牧草作为母猪以及肉猪肥育的青料补充料,每年可为牧场节约饲料成本约10万元。同时,牧场采取无公害标准化技术生产,出栏的肉猪平均售价比其它生猪高0.2元/公斤,以年出栏肉猪8000头、每头90公斤计,可增经济效益14.4万元。另外,猪粪免费送给周边200多亩蔬菜作有机肥料,可每年为种植户节约化肥成本4万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