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陈卫梁 陆 颖 实习生 俞 清
今年,我省出现了自1999年以来,梅汛期间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强降雨,部分地区梅雨量超过常年平均值,以致全省部分江河、水库水位较高。眼下梅季虽然已到末期,但据省气象台预报,今年第6号台风“风神”目前正以每小时15公里的速度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受其影响,我省仍然风雨交加,汛期压力加大。面对如此严峻的防汛形势,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严密防范地质灾害
【画面】 连日的强降雨直接威胁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在临安、诸暨等地已出现小型山体滑坡,堵塞了道路。目前,排险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中。
据省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受强降雨影响造成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小面积塌方、泥石流等。当前,要严密监测,加强防范。易发生灾害处如遇暴雨、大暴雨要及时撤离群众。绍兴市自入梅后就启动主汛期值班制度,加强了预警预报及巡查工作,及时把预警信息发送到相关乡镇及村级防灾第一线。
【避灾贴士】 在地质灾害发生前,要听从当地乡镇干部指挥,尽早撤离灾害隐患点;一旦地质灾害突发、又未能及时撤出的,撤离时不要顺着沟壑边跑,要沿着两边往高处跑。
及时排放田间积水
【画面】 近日接踵而至的一场场强降雨,让东阳市画水镇蒋正伟种的160亩水稻被淹,他的几口鱼塘的水也溢了出来,龙虾和鱼苗逃走了近一半。幸亏水稻采取措施早,有100亩稻田的积水排了出来;但余下的60亩因外塘堵塞,导致排水不畅,未能得到及时处理。
省农业厅农作局有关专家表示,近期的强降雨,主要对浙北、浙西等地农作物生长造成一定影响。稻田要确保排泄通畅,避免形成内涝。若晚稻秧苗被毁,应考虑及时改种。同时,灾后应加强管理,对影响较小、能通过补救措施恢复长势的蔬菜,要及时扶理植株,冲洗叶片粘附的污泥;要中耕松土,追施薄肥,喷施叶面肥,并摘除黄老病叶,促进通风,降低湿度,尽快恢复植株长势。【避灾贴士】 及时排水,缩短作物受淹时间。同时,要合理安排生产茬口,蔬菜类可充分利用设施大棚进行避雨栽培,以提高避灾抗灾能力。
切实预防鱼虾病害
【画面】 这两天,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病和白斑病的发病率高了很多。杭州市萧山萧湘水产养殖场场长吴土良最近一直在为天气发愁。南美白对虾对周围环境和水体温度的要求较高,入梅后,水中的PH值下降、氧气量减少,加上气温忽高忽低,缺少阳光,就很容易造成病害。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专家表示,持续降雨对水产养殖极为不利,造成鱼虾病害,防治难度增大,而且光照偏少影响甲壳类虾蟹的生长,气压偏低容易引起浮头死亡。梅雨季节,饲料易霉变。省海洋与渔业局要求各地针对强降雨引起的高水位而可能导致的养殖场围塘决堤等,及时做好加固预防;要加强监测,根据水体状况定期对水体进行消毒。【避灾贴士】 要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氧换水。河蟹、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已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量增大,要严格控制投饲量,防止水质污染。
强塘固房至关重要
【画面】 6月18日12时,新安江水库水位已达105米,并在继续上涨。省防指办成立新安江调度专家组进驻新安江水库,并组织华东电网公司、省气象局、新安江水电厂、杭州市防指、建德市防指各派1~2名专家参加此次专家组。6月19日14时,新安江水库水位达到105.5米,省防指发布了新安江水库高水位紧急警报。水库下游可能被淹没的农户全部搬迁安置,水上餐厅全部停止营业。
省委、省政府把强塘固房放在防汛工作的重要位置。全省各地都在宝贵的降雨间歇期,抓紧腾出库容,将超汛限的水位抓紧降下来;加强水库、堤防巡查,坚持24小时驻库巡查。各个乡镇(街道)对10万立方米以下的山塘进行了重点的安全监管。凡未开溢洪道的在建水库加固工程一律不得蓄水;对未经验收的水库工程和有病害的水库严格控制蓄水;危险水库一律空库运行。据了解,接下来的降雨都集中在浙北和浙中西部地区,杭嘉湖地区开始全力排涝,嘉兴、湖州等地也加强了防洪排涝工程的调度工作。【避灾贴士】 在洪水到来之前,水库下游可能受淹的农户不要抱侥幸心理,应迅速撤离转移到安全的场所避灾。水上餐饮等设施服务也应在汛期停止营业,确保旅客安全。【小知识】
梅 雨
由于大气环流的变异性,导致每年梅雨“入梅”和“出梅”日期不同,早晚可相差40多天。有的年份,梅雨锋特别活跃,暴雨频繁,造成洪涝灾害,如1954年、1991年和1999年,都是由于梅雨期特别长,降水特别多,从而造成江淮流域的洪涝灾害;有时梅雨锋不明显,则会出现“少梅”或“空梅”现象,1994年“少梅”,使江淮地区显得异常干旱。还有的年份,会出现梅雨带北移后又返回江淮流域再度维持相对稳定的现象,习惯上称“倒黄梅”,如1980年8月的“倒黄梅”对我省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