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金茹)27日,舟山渔场风平浪静、碧空如洗,我省今年最大的东海生物增殖放流行动在普陀山及朱家尖海域举行。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副部长牛盾,副省长茅临生,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赵利民等在放流船舷边,和渔民一起将500万尾大黄鱼、黑鲷、海蜇及梭子蟹等苗种放入东海。
东海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旨在通过放流东海主要海洋经济鱼类,恢复日益衰退的海洋渔业资源,养护海洋生态,扩大水生生物资源,促进渔业增效和渔民增收。
我省渔业人口超过110万人,水产品年产量超过 500万吨,渔业经济年产出1200多亿元,位居全国前列。但近年来由于传统渔场缩小、捕捞能力过大,加上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遭到破坏,目前保护环境的任务依然非常艰巨。
当天放流的500万尾鱼苗,包括长15厘米以上大黄鱼、10厘米以上黑表鲷、乌贼亲本、海蜇、梭子蟹(抱卵亲蟹)等。
舟山市普陀区70063号船渔民李惠良兴奋地告诉记者,近二三十年来,政府一方面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一方面不断放流。原来快要灭绝的鱼种如大小黄鱼、乌贼、海蜇、黑鲷等,现在又能大网地捕到了。他说,这次放流的长15厘米以上大黄鱼,放流下去时每条10元,过三五年等它们长到750克至1公斤时,每条价格将达到1600至1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