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让浙江水果更“甜蜜”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陆颖 记者 金茹)我省是水果大省,柑桔、杨梅、桃等许多名优品种在省内外乃至国内外都享有盛誉。7月2日,正值各色水果上市之际,副省长茅临生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和专家一起“品果析果”,为浙江水果如何更好地发展出谋划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水果除了要甜要脆要好吃外,还希望吃到的水果更有营养、有益健康。农业研究不应仅限于产量、质量和安全水平,还要通过营养研究来引导消费。浙江大学果树研究所所长陈昆松说,现今欧美国家越来越重视营养问题。大家十分熟悉的新西兰猕猴桃,已由原来的完全绿肉品种一统天下,逐步增加了红肉品种;苹果也选为红肉,除了好看,更重要的是为了丰富其营养价值。
  省农科院园艺所所长谢鸣表示,品种是产品的基础,我省果种培育目标要向一流的品种发展,即要具备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好的特点。
  浙江大学教授陈力耕则认为,我省有许多好的品种,种质创新和良种选育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而且要加强推广力度。
  大家同时认为,栽培技术的支持对发挥品种潜力至关重要。同样的品种在同样的生产地,如果技术有差异,最后的产品品质差异也明显。如临海蜜桔自采用延后栽培技术后,果实经充裕的光合作用,含糖量更高。
  我省运用新技术能力目前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如葡萄的避雨栽培、草莓的设施栽培等,国外刚普及的肥水同灌技术现已开始在草莓、蓝莓及柑桔上试用。谢鸣认为,提高应用新品种技术的能力及集成技术的能力,以此来改善水果的品质是十分迫切的,同时还要尽快培养一批能运用这些技术的生产者。
  分级、冷链、包装等产业配套服务看似简单,却能使产品提升等级、锦上添花。省果品批发市场经理王海根认为,卖统货看起来方便,其实很吃亏;农民只要将水果稍加分类,收益就会明显增加。该市场今年3公斤装的精品仙居杨梅,批发价就高达160元,平均每公斤要50多元。
  金华、丽水两地的黄桃有80%由黄岩果品公司收购,董事长吴晓东认为,产地建有冷库,水果采摘后经冷链品质会好很多。而包装也是发展精品水果不可缺少的。据省农业厅调查,我省现有果园中,果品贮藏冷库、商品化处理设备等生产配套设施相对落后,减弱了精品水果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
  在听取专家们的意见后,茅临生指出,要针对生产实际,研究通俗易懂的栽培技术;要加强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提高应用技术的能力;要加强宣传、引导,重视包装、营销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