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经

杨梅加工,一个不错的选择

  本报记者 曹丽娟 见习记者 程益新
  眼下,杨梅销售已近尾声。虽然近年来鲜杨梅身价一直很高,今年仙居的仙牌杨梅最高也卖到80元/公斤左右。但大多数果农在高兴之余,仍有块心病:杨梅采摘、销售时间集中,贮藏、运输都较难,销售稍一不畅,就会出现杨梅烂枝头的现象。我省慈溪就曾经发生过6000吨杨梅烂枝头的事。那么,杨梅真的只有鲜销一条路?如果用来加工,农民还有钱赚吗?
  据了解,近年来,我省杨梅面积每年以7-8万亩的速度递增,现已达到112万亩,其中投产约80万亩,总产量34万吨,预计总产值超过25亿元,已成为我省仅次于柑桔的第二大水果产业。
  全国杨梅科研协作组组长、省农科院研究员戚行江说,目前,杨梅已成为发展热点。早在2000年,我省的杨梅种植面积还只有50多万亩,现已翻了一番,占到了全省水果总面积的22%。因目前有三成杨梅树尚未投产,所以其产量也只占到了全省水果总产量的11%,但过几年,待这些杨梅树全部投产后,杨梅产量将远不止这个数。
  戚行江说,对加工贮运研究不够,已是制约我省杨梅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从产业发展思路看,杨梅加工将是一个方向。
  但目前很多果农对杨梅加工并不认同。浙江扬眉饮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开发、销售杨梅系列深加工产品的企业,其主要产品“杨梅浓缩清汁”大部分销往欧美市场,很受欢迎。1瓶300毫升的杨梅汁,在英国可卖到5英镑。公司总经理吴君亮告诉记者,该公司每年可消化杨梅10万吨,一到杨梅收购季节,货车就奔赴各地收购,可很多果农都舍不得将杨梅卖给他们。按每公斤1.8元的保底价,今年公司只收了2万吨杨梅,生产原料十分缺乏。
  吴君亮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目前国内杨梅以鲜食为主,果农普遍采用精细化管理,投入的生产成本较高。因此,以他们目前的收购价去收杨梅,确实有难度。但如果对鲜食杨梅与加工杨梅进行分别管理,降低生产管理成本,那么果农的收入还是可观的,一般在每亩3000元左右。如果是在他们公司认证过的基地里种杨梅,那收益还会再高一些。
  当然,也有一些农民已将目光转移到了杨梅的加工上。“由于连日阴雨,鲜果较难卖,我今年采下的25吨杨梅,有80%卖给了加工厂,虽然价格只有每公斤1元,是鲜杨梅的1/5,但还是有2万元的收益。而且加工厂要求少施农药,只要红的就可以,这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加上有多少他们就要多少,根本不愁销路。”兰溪市马涧镇石一村村民许岭松告诉记者。据兰溪市农业局特产站副站长陈新炉介绍,兰溪杨梅年产量在9000吨到1万吨,其中有3000吨是用来加工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