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以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生活品质之城”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快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萧山区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社会保障和低保救助,作为解决农村低收入人群现实困难的最直接、最有力措施,将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240元/月,低收入农户全部纳入了低保救助的标准内,并建立了按照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增长标
准,逐年调整低收入农户标准的工作
机制,到2010年,将人均纯收入在
5000元以下的农户,列入到农村
低收入农户保障范围。目前,
萧山区基本形成了农村居
民困有所济、贫有所
扶、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保障体系。
最近,杭州又召开座谈会,分析存在问题,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到2010年,全市现有低收入农户年人均收入要超过2500元。其中6个老城区和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今年要实现这一目标;临安市、桐庐县、建德市明年实现这一目标;淳安县于2010年实现这一目标。到2012年,现有农村家庭人均收入1500元—2500元的农户(除低保户外),80%要实现人均收入超过4000元。
杭州坚持开发式帮扶、救助式帮扶两手并重,突出增强致富能力、提高收入水平两个重点,完善保障体系,促进转移就业,落实帮扶举措,加大救助力度。将按照“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要求,建立“一村一企一领导、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落实分户帮扶的针对性措施。对缺乏劳动能力的农户,采取救助式帮扶,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提高补助标准;对有发展愿望和能力的农户,采取开发式帮扶,帮助发展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对缺少生产资金的农户,推行小额信贷制度,为他们自主发展提供信贷支撑。同时,强化“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与“联乡结村”、“春风行动”和“万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万户困难家庭”等活动的结合,把低收入农户列为党员干部结对帮扶的主要对象,把低收入农户相对集中的行政村作为结对帮扶的主要村庄,把有利于提高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民生类项目作为优先安排的项目。对列入省级扶持的46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结对帮扶率将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