旨在规范土地整理工作的《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编制进入汇总编制阶段。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有关人士表示,“标准”最快将于今年底到明年年中出台,届时将改变土地整理中缺乏标准和以次充好等问题。而“占补平衡”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占良田,补次田”的问题也将得到控制。
中国土地学会副秘书长邵捷传表示,很多地方政府习惯将城市周边比较平坦的耕地圈占为建设用地,同时在比较偏僻的地方开辟新的耕地,以此做“占补平衡”。国土资源部为解决“以次充好”的问题,曾出台了“占补平衡”考核办法,以质量来界定耕地的占补平衡,但是仍无法阻挡地方违法占地的冲动。“标准”出台后,将为“占补平衡”政策提供“补位”功能。
直接按照农用地分等来确定占补平衡的只能作为宏观层面的考核,而“标准”出台后,每占一块土地所获得的土地有偿使用费,需要按照当地的地理条件,在其他地区进行土地整理工程,以资金来平衡“占地”和“补地”的关系,更能直接改变“补地”质量不高的问题。
“标准”不仅对耕地的整理工程进行了详细的标准要求,还将逐步对耕地配套的水利设施进行标准探索,今后土地有偿使用费的使用,需要更关注耕地的配套设施及耕地质量问题。
据悉,“标准”将包括五方面内容,分别是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还有其他工程。这些工程标准的出台,将对保证耕地质量起到积极作用。(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贾海峰 曹乘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