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美华
定海区白泉惠民果蔬合作社负责人王文杰这段时间特别高兴,刚刚过去的梅雨把基地新建的1万立方米蓄水池给灌满了,今年,他再也不用为300亩蔬菜瓜果的灌水担心。据定海区农林局有关人士介绍,这是该区发展海岛节水农业的一项“种水”工程,将降雨较多的六七月份的雨水收集到蓄水池里,以备夏秋干旱季节作农业用水。
定海区农林局局长张伟旭告诉记者,该区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仅825.5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三分之一。去年,马岙、干 两乡镇为保生活和工业用水,3000多亩单季稻因无水灌溉而大幅减产。针对海岛缺水和农业用水的矛盾,定海区做起了“种水”和“水改旱”两篇文章。“水改旱”即大力发展旱粮和经济作物,将易受旱水田改种玉米、番薯、大豆、果蔬、花卉苗木;而“种水”工程则是把雨水集蓄和节水灌溉相结合,建造蓄水池集雨蓄水,并在生产基地装上变频恒压设备,自动控制喷滴灌的出水量,既满足作物需水量,又不浪费水源。张伟旭表示,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定海区将新增“水改旱”面积2.5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70%以上,并形成蔬菜、瓜果、旱粮、花卉苗木、牧草等各大产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
为了促进“水改旱”,提高海岛农业的效益。定海区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对新增大棚每套补助1600元,对“水改旱”面积50亩以上者,每亩补助100元等。2007年,区、乡镇(街道)共投入500万元资金,使全区钢质大棚发展到5150套,并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变频恒压灌溉系统,建成了马岙修塘畈等5个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的示范基地。2007年全区完成“水改旱”3533亩。截至目前,定海区“水改旱”总面积达2.97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35.2%。
定海区农林局有关专家告诉记者,该区还将逐步普及“种水”工程。按照收得起水、蓄得住水、用得了水以及与区域水系改造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和抗洪排涝能力。目前,“种水”工程已率先在白泉、小沙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