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宁林业总场创建于1965年12月,下设5个分场28个林区,是瓯江支流、飞云江两江源头和县城的重点生态区域。2006年底前,景宁林业总场总负债高达1956.6万元。如今,依靠改革,老林场终于走出困境,焕发生机。
2006年8月4日,景宁县政府批复了《景宁畲族自治县林业总场改革和发展的方案》。此次改革需资金3588.3万元,根据景宁县财政状况,县政府及时协调资金1500万元,允诺其余资金由县政府统筹逐年解决,并进一步明确景宁县林业总场的主要职责为:“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对现有森林资源的全面保护,加快调整林种结构,使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齐全,能更好地实现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由于林场职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社会接触面狭窄,对林场改革认识不深,承受力不强。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该林场思想宣传工作先行。2006年3月该县派改革工作小组正式入驻林场后,林场班子和工作小组就积极行动起来,开始了宣传发动和民意调查工作。一起下分场、进林区,召开座谈会13次,参会人员200余人次。通过宣传发动,广大职工认识到,只有改革林场才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
林场改革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也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部分职工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对改革的不理解,林场改革稳定工作显得尤其重要。为此,林场班子在改革工作中做到身先士卒,全力以赴。为了做职工思想工作,班子成员一起通宵达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了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和数据,林场上下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点,为稳步推进林场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
该县林业局同时成立了林场用人返聘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林场用人返聘工作实施意见。在聘用过程中,严格按照“科学管理、精简效能”原则设置岗位,明确各岗位人数和工作职责,实行笔试、面试、组织考察等程序,分层次进行返聘。
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林场职工上下齐心,使工作逐渐步入了正轨,目前林场经济状况已明显好转。
(程益新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