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林业新闻

三年内富阳将每年新建百条林道

  富阳市上官乡大盛村76岁的竹农陈卫根承包了一片200多株立竹量的毛竹山,抚育管理都跟往年差不多,只是新修了一条林道,今年却能多赚上千元。
  别小看这条普通的砂石子路,如今可成了竹农的致富捷径。陈卫根告诉笔者:“以前没有这么好走的山路,毛竹靠肩背手拖才能运出去。如果雇人的话,每百斤就要付15元运费,几乎占了收购价的一半。而现在,贩销户直接把拖拉机开到了竹林边,省下来的运费都成了我们的收入。”
  富阳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丘陵半山区,拥有林业用地187.79万亩,其中竹林45.6万亩,毛竹林面积仅次于安吉。但由于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林农上山难、竹木出山难,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发展。富阳市林业局局长朱喜根介绍说,去年底,该局对各乡镇(街道)山林作业面进行了调查,发现农民对林道建设的呼声很高。为此,该局制定了“林道建设三年计划”,即每年新建100条砂石子铺面、宽3.5米以上的林道。今年,富阳采取“村里筹一点、乡镇奖一点、市里补一点”的办法,筹措林道建设资金,共立项162条林道,总长度279公里,受益山林13万亩,计划在9月底全部建成。单纯从劳动力的费用上看,农户每年可减少支出100元/亩,共计1300万元。该计划被富阳市委、市政府列入“1+10”行动计划和富阳市政府2008年十件实事之一。
  “新建林道呈现‘三赢’局面,是一项利在长远的民心工程。”朱喜根说,林道建设的经济效益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因减少运输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获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二是通过促进提高生产水平而获得的间接效益。据测算,每修建1公里林道,每年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在400元以上,而间接经济效益在800元左右,一般两度毛竹所增加的效益就可基本收回林道建设的资金投入。林道建设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省了劳动力、促进了劳动力转移,还有效提高了森林防火能力,推进了林区的生态旅游开发。
  率先开展建设试点的上官乡,今年规划建设10条林道、总长25公里,受益毛竹林面积8800余亩。目前,试点范围核心区块内6条林道已建成,宽度达到5.5至6米。乡长俞立群告诉记者,林道建设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他们纷纷义务投工,大盛村村民盛志银的自留地被征用后,自愿放弃了1000余元的补偿款,剡溪村村民陈根山则主动迁移了祖坟,为林道让路。
(夏叶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