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专题报道

路桥 工商资本巧催化 农机服务天地宽

  •   台州市路桥区引导工商资本通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路桥民间资本雄厚、地域经济发达。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农业生产劳动力越来越少,劳动力素质下降,经营粗放,高成本、低效益和季节性抛荒、耕地资源浪费等问题,该区把建设农业生产专业化服务组织作为农业工作的重点,积极鼓励推动民间农业服务组织发展。2005年3月,我省首家由工商资本投入的
      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社——金
      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
      社在该区金清镇成立,拉开了该区农业生产服务专业化、合作化和社会化的序幕。该合作社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建造了标准机库4幢56个机位,购置联合收割机23台,水稻工厂化育秧流水线2套,在农村一线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服务。
      为规范运作,实现双赢互利的目标,合作社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组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合作社提供三种模式供农户自主选择:一是农户将承包田全年(或某一季)出租给合作社经营,租赁款换算成粮食结算给农户,农民不用种田即可拿到一定数量的口粮,可以全身心从事二、三产业;二是农户承包
      田自主经营,由合作社提供粮食
      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
      向合作社交纳相应的服
      务费,收获的粮食全
      部归农户所有;三
      是农户在粮食生
      产过程中,可
      选择合作社为
      其提供部分
      环节的机械
      化服务,并
      交纳相应
      的服务费,
      一些较轻
      松的农活由
      农户自己承
      担。
      为了扶持合作社做大做强,路桥区一方面积极落实有关扶持政策,在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区各项农机具补贴政策的同时,区政府还专门设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通过项目扶持形式,引导农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特别是工商资本投入组建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为农民提供农机服务;另一方面,通过制订示范合作社运作规范标准,健全合作社内部的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和业务管理制度,使之真正具有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农业发展的领头羊。同时,通过组织联合攻关,在金清镇建立了万亩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从推广应用机械化育秧、机插配套和水稻机械化喷直播技术入手,重点攻克水稻栽插机械化程度低等薄弱环节。还根据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帮助做好优质米加工作业机械等新机具的引进工作,开展粮食加工、包装、销售等产后服务活动,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的社会经济效益。
      经过几年的探索,路桥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组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设施和水平不断提高,成效明显。一是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益。实测表明,合作社提供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效效果,扭转了传统粮食生产(特别是早稻种植)效益低下甚至亏损的局面。在扣除各项生产成本后,早稻每亩可获利400元以上。
      二是减少了季节性粮田抛荒。金穗合作社目前服务面积近1万亩,服务项目覆盖粮食生产全过程,务工农户省心、省力又省钱,还能从土地中获得比传统种植更高收益,许多农户纷纷主动要求合作社帮助耕种,农田抛荒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三是提高了耕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当地农业生产作业效率大为提高,促进了“早稻-晚稻”双熟制,或“麦-早稻-晚稻”三熟制,或“麦-单季稻-蔬菜(西兰花)-早稻-晚稻”两年五熟制轮作生产,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和生产效益。
      四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使从事二、三产业的村民彻底摆脱了土地和农事的束缚,消除后顾之忧。由于有了金穗合作社的服务,有近200户农户摆脱了半务工半务农状态,得以全身心投入非农产业,既消除了当地农村企业的季节性民工荒,又增加了农民收入。
      五是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克服了村级组织职能转变后农业服务不落户、不落地的问题,使农户直接享受到田间地头的农业服务,亲身感受到优良品种和先进农业技术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机具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路桥区工商资本投入发展农机化服务产业方兴未艾,服务范围涉及粮食、蔬菜生产及加工全程机械化、农产品冷藏保鲜、畜牧业及水产养殖机械化等各个方面,为加快该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