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本报两篇报道“蛮热闹”

  想装农电设备防盗器的不少
  本报讯 (记者 金茹)看了本报7月16日刊登的《6台水泵被盗,百亩农田喊渴》一文后,在余姚市水利局工作的奕永庆特意给记者寄来一份材料——近5年内统计的余姚市电力排灌设备被盗情况表,他告诉记者,5年来该市18个乡镇共发生农电设备盗窃案件1288起,直接经济损失达830余万元。
  桐庐的一位村干部看见报道后也立刻打来咨询电话,他在电话里无奈地表示,现在农电设备管理难度很大,偷盗现象屡禁不止。去年他想了个办法,用铁条做成一个大铁笼,将村排涝站的变压器套住焊死,这样大的设备是没问题了,但对小的排灌电泵却无计可施。看到报道后,他很想立即就去购买防盗器。金华的金先生也有同样的烦恼,希望早日解决。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我省有不少专门生产防盗器的厂家,奕永庆也从2006年开始就组织有关人员一起研究泵站防盗器,已取得成功。据介绍,他们研发的泵站防盗器长、宽、高均不到12厘米,具有防盗报警、断电报警等多种功能,当年就在余姚三个乡镇试装,效果不错。现在余姚300多座大泵站已全部安上了他设计的防盗器。奕永庆表示,如果农民有需要,可以和他联系,他会及时提供服务。
想学秸秆制炭棒技术的很多
  又讯 (记者 金茹) 本报7月19日刊登了《秸秆变废为宝 招数越来越多》的报道后,不少读者对温州农民王步仕的秸秆制炭棒技术很感兴趣,前来询问如何才能和王步仕联系上,是否能去他的企业参观学习。
  据了解,王步仕办的这家企业全称为瑞安利民炭业有限公司,位于瑞安市龙湖镇。如果读者对这项技术有兴趣,可以直接前往考察,或者和温州市能源办取得联系。
  据专家介绍,这种炭棒的加工技术并不复杂,前期投入也不多,但因各地的秸秆情况不同,所以使用的机器也要“因秆制宜”。王步仕就是花了两年多时间,才设计出适合当地秸秆使用的制炭机、烘干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