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日晖
日前,我来到龙泉市兰巨乡仙仁村调研。仙仁村是个只有202户、732人的小山村。一进山村,只见小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房子和菇棚,迎面而来的村支书雷后焕看上去很有活力,我称他为“阳光书记”。说来也巧,他还真担任着阳光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
年轻的雷后焕已是三朝元老,从2002年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2005年转任村支书,这次又平稳连任。在约30平方的村部里,我和大家一起聊村级组织建设,聊产业培育,聊农民收入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据介绍,仙仁村农户收入主要靠香菇,一亩地能种1万袋,一袋有1元的纯收入。因种香菇劳动强度大,一个家庭一年最多只能种2-3亩。雷后焕说,这几年鸡腿菇行情好,他们准备引导农民种鸡腿菇。
问起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大家沉默了一会儿,之后,雷后焕告诉我,去年有两笔:一笔是邻村要用到本村的一块山地,给了1.3万元钱;另一笔是联通公司在村里设了一个机站,补了0.1万元的占地费。这两笔钱都是“千载难逢”的。余下的收入全来自上级补助。他一笔笔算下来:建茶叶基地,丽水市农业局补助2万元;办公场所维修,组织部补助0.5万元;村级管理费,农业局和组织部补助0.4万元;开展远程教育,上面送了一台电脑和一台彩电……。雷后焕说,2003年村级债务是0.8万元,这几年不知不觉增加到了8.8万元:村里修了一公里水泥路,欠了3.8万元;修老人活动室,欠了0.3万元;修会议室,欠了0.6万元;加上重阳节老人活动、土地整理费等等还有4万多元。
村支部练副书记告诉我,现在当村干部很难。他当过一任村委会主任,后来自己不干了,原因是村里没钱,自己也没钱,没钱就办不成事。现在的书记、主任都有自己的公司,村里没钱自己可以先“垫”。
同行的兰巨乡乡长郑高隆说,全乡28个村有15个村没有集体收入来源,村干部主要靠奉献,年底象征性地补200元。去年有4个村确实一分钱都拿不出,最后由乡里给每个村补了3000元。
接下来,仙仁村班子打算办三件实事:架设饮用水管道、路灯亮化配套、修建村办公场所。算算都不是什么大事,但也要10万元钱。我问钱从哪来,年轻的雷书记笑着说:争取上面支持吧,还有就是我和村委会主任先垫着。雷书记的笑容里藏着一丝苦涩……
(作者系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