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经挣扎,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养蚕大户徐传金终将15亩桑园全部翻种上大豆。此时,距离他一口气承包35亩桑园、充满希望地开始养蚕,不过两年时间。
两年来,除了2006年下半年秋蚕有所盈利外,徐传金都在赔钱——2007年全年,他饲养春秋蚕三季共53张,不算自己的人工,共亏2.3万元。今年春茧价格继续走低;夏茧收购价也少有的低于500元/担。徐传金说:“砍桑种大豆也是在减轻负担,因为实在是撑不住了。”
今年初以来,嘉兴蚕桑业疲态尽现。从春蚕开始,订种量大幅下滑近20%;夏蚕更暴跌,全市发种量仅2.6万张,比2007年骤减53%。现在,全市秋蚕订种量即便是乐观估计,也比去年下降30%。坐该市蚕茧养殖头两把“交椅”的桐乡和海宁的秋蚕订种量双双减少31%。
当地蚕桑站保存了历年嘉兴蚕桑种养的统计数据。从这些数据上看,今年该市秋蚕饲养量减幅是1996年以来最大的,饲养总量从50多万张跌至30多万张。
成本上涨,价格暴跌,收益下降,是该市蚕桑种养骤减的直接因素。以春蚕为例,虽然今年春蚕饲养期间气候适宜,春蚕张单产平均增加3.6公斤,但并未抵消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人工费用已从2007年30元/工增加到40元/工,尿素、蚕药价格同比分别上涨25%和18%,部分化肥、农药价格涨幅更高,钾肥涨幅已超过60%。
更加打击蚕农信心的是,饲养成本和蚕茧收购价竟成反比——成本高了,价格却低了。今年春茧收购价同比减5.9%,夏茧收购价从去年的平均720元/担,降到平均450-490元/担。2007年,蚕农春蚕的每张净效益还有244.5元,但今年仅有34元。
对于收购价持续走低,该市蚕桑站副站长张国平认为,这与整个经济大环境有一定关系。他说,蚕茧主要用于丝绸,而我国丝绸行业对外依赖度相当高,在目前这种艰难的出口环境下,丝绸行业有困难,蚕茧行业自然受到波及。
(王杭徽 刘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