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龙泉市林业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森林 覆 盖 率84.2%,林木蓄积量1456万立方米。相比1992年1018万立方米的历史最低点,15年间龙泉林木蓄积量增加了 438万立方米。
据该局负责人介绍,建国后的40年间,有“浙江林海”之称的龙泉,曾因大肆砍伐木材,每年产出的商品材占浙江商品材总量的四分之一,林业上缴的财税收入占龙泉财政收入的79%,当地农民的收入中90%来自于林业,以木材为原料的工业产值长期占据龙泉乡镇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乱砍滥伐导致森林实际消耗量远大于森林生长量,由此欠下了大笔的“林债”。
上世纪90年代起,龙泉开始主动地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在保证森林资源消耗与增长动态平衡的同时,龙泉实施林业分类经营,严格管护生态公益林,规范商品林的采伐,扶持茶叶、高山蔬菜等高效农业产业,引导深山中的农民进城务工创业。如今,再生能力强的毛竹资源,已成为龙泉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变废为宝”利用木屑培育袋料香菇,取代了木材培育香菇的种植方法,减少了大量的林木资源消耗;以森林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得以开发。
摆脱了“木头经济”的龙泉,现在终于还清了历史遗留的旧债,“浙江林海”重新荡起层层“绿波”。
(邓其锋 周华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