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的芙蓉菊,粉色的水苏……这些生长在温州乡间山坳里的花草开始走入城市园林景观,有望大面积推广。笔者近日获悉,温州市公园管理处组织研究的科研课题“温州市野生地被植物的驯化研究”已通过科技局项目验收,填补了温州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研究的空白。
据了解,地被植物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以及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和藤本植物。野生地被植物经驯化后,可以代替草坪覆盖在地表,并具有较好的观赏和经济价值。驯化乡土野生地被植物并应用于园林景观的做法,已被国内部分城市率先采用,奥运期间北京市的绿化也以“尽量选择本地野生地被植物”为原则。“温州市野生地被植物的驯化研究”项目立项于2006年1月,项目组成员历时两年半,足迹遍布温州地区的崇山峻岭,拍摄并鉴定野生地被植物73个科共244种。课题主要负责人伊爱娟介绍,项目组撰写了《温州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制作了《温州市野生地被植物资源图谱》。经过多次筛选,最终选定了地
艹
念
、山姜、水苏、臭牡丹、尖齿臭茉莉、芙蓉菊、大吴风草、山菅兰等8种野生地被植物进行繁殖、栽培和园林应用等方面的研究。现已掌握了这8种野生地被植物的繁殖方法、栽培和养护管理方法、园林配置方法。目前,该市马鞍池公园、绣山公园、九山公园等几大公园内都有不同面积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据悉,目前温州园林景观中采用的地被植物,外来品种占了很大比例,这在引种、管理方面成本较高,并且存在造成物种入侵,破坏本地生态平衡的风险。而本土野生地被植物一般在本地都有着超过百年的生长史,是能够充分适应水土和保持生态平衡的,将他们驯化后引入城市园林造景,具有易推广、易存活、易管理的优势,也符合建造“节能型园林”的要求。
(林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