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赛跑项目,人们就会想起那些快如闪电的黑人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名将博尔特以9秒69的成绩打破百米世界纪录,让世人为之一震。黑人不但拥有超强的爆发力,在耐力上也无与伦比。在100、200、400米短跑,跳远、三级跳远,110、400米跨栏等7个需要速度与爆发力的项目上,保持世界纪录的都是黑人运动员。而在极需耐力的长跑项目上,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的黑人选手也长期处于霸主地位。
黑人运动员惊人的爆发力来自何方?通过肌肉活检显示,黑人运动员的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的百分比较高,因而他们在短跑中耗氧不多,而这正是取胜的关键。黑人脚底屈肌强度约150~200千克,而白人只有50千克左右。若以同样的腿部蹬力作用地面,黑人的弹力比白人高出3~4倍。这使得他们不仅能跑得更快,而且跳得更高。乔丹等黑人篮球明星在封盖、抢篮板中展现出的弹跳力,让很多白人运动员望尘莫及。
美国体育记者乔·恩蒂尼庭对黑人的生理构造优势作了很多调查。他说,相对于其他人种,黑人的臀部较窄,肩膀较宽,四肢更修长,脂肪更少。而相对更多的肌肉则像一部大排量发动机,为身体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保证。
强大的肌肉发动机,还需要与之匹配的骨骼变速器。成年黑人骨骼中的无机质含量,平均密度比白人高出一成,因此也更为坚固。黑人血液中睾丸激素的含量,比白人和黄种人高出3~19%,这从激素水平上解释了黑人的身体优势。睾丸激素含量造成了男女两性的分野,它倾向于形成更多的肌肉。类似睾丸激素的合成分子也是早期兴奋剂的主要有效成分,黑人运动员相当于拥有了天然的兴奋剂。
速度与耐力往往是矛盾的,然而,黑人运动员的天赋体能却同样给了他们耐力。这首先得益于黑人更好的代谢机制。研究发现,黑人的汗腺比白人要多,皮肤冷得更快,排汗机制比白种人更完善。科学家们曾在高温(76.5℃)下做过对照试验,结果发现在这一温度下停留15分钟后,白人流汗107立方厘米,而黑人流汗170立方厘米。黑人的抗疲劳能力也更好。哥本哈根体育科学研究所对肯尼亚运动员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黑人运动员的肌细胞能更好地储存氧气、减少疲劳。
(摘自《青年参考》 池晴佳/文2008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