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田歌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种养、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该公司直属养鸭场——田歌养鸭场占荒山150亩、水库300亩,常年饲养量稳定在5万羽以上,年末存栏蛋鸭3万羽。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发展,该鸭场逐步形成了“养鸭+珍珠养殖+苗木果树种植”的产业链,探索并走出了一条现代生态畜牧业循环发展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2005年,该鸭场进行了全面改造,新建标准化鸭舍3栋,鸭舍内全部改为水泥地面,同时建设了水泥浴池(水围)和鸭滩,并实行养殖方式技术改造,改变传统的蛋鸭沿河饲养、直接放养水库库面的饲养模式,实行蛋鸭圈养、地下水抽取入水围(浴池)、蛋鸭在水围内轮浴、沐浴,轮浴、沐浴后的水灌溉苗木或沉淀后排入水库养珍珠蚌的循环型养殖模式。蛋鸭场的圈养污染物(鸭粪、垫料等),经堆积发酵后,一部分作为养殖场周边600多亩苗木、果树的有机肥,另外部分作为种植黑麦草的有机肥,黑麦草作为蛋鸭的青饲料,实现污染物零排放。蛋鸭洗浴水排入水库,为珍珠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还为水生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肥料,生产的藻类和水葫芦作为鱼类的饵料,生产出优质水产品,从而实现农牧渔有机结合。
农牧渔结合,使田歌养鸭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
——减少了放养水面投入。建水泥浴池(水围)和鸭滩,供鸭水上轮流水浴、沙浴,既满足了鸭嘻水的习性,又解决了原来鸭子放养给水库带来的污染,还有利于水库珍珠、鱼类的养殖;地下水入水围,鸭子洗浴后再注入水库,鱼、蚌产量显著提高,去年新增养鱼20多万条,多养珍珠蚌10多万只。
——减少劳动强度及用工数量。过去蛋鸭直接放养水库库面,每天需6个劳动力负责饲养和驱赶。实行圈养后,饲养员的工作主要是投放饲料、更换用水,劳动强度大大减轻,用工数量仅为原来的一半。
——提高饲料利用率。实行圈养、轮流沐浴的饲养模式后,大大减少了蛋鸭的运动强度,增重加快。传统模式饲养40日龄体重0.5-0.6公斤,新的饲养模式40日龄体重达到0.7-0.8公斤,同比增加40%。
——降低疾病防治投入。鸭舍改造后,优化了鸭群生产和生活环境,减少了水库放养的交叉感染,鸭病防治投入减少,每只蛋鸭的医药费平均降低1.00元以上。
在该场的示范带动下,当地养鸭场不但联合成立了田歌养鸭专业合作社,会员鸭场还纷纷仿效,对鸭场进行改造,改变传统的沿河放养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性能,改善了当地农村环境,实现了资源的综合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生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