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报 讯
(通讯员 李伟)“奋战三年,全力打造中小学防雷安全屏障,为全省近700万师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在近日举行的浙江省中小学防雷减灾示范工程建设现场会上,气象、教育部门表示,将通过中小学雷电防御工程建设、校园气象灾害预警接收设施建设、学校防雷减灾应急预案编制演练以及防雷科普宣传教育等四大措施,共同构筑全省中小学雷电防护安全网。
我省是雷电灾害频发、重发的省份之一。据全省闪电监测数据分析,去年全省共发生地闪418138次,雷暴日数113天,平均每3天就会发生一次雷暴。仅去年全省就发生雷灾事故1993起,死亡48人,直接损失7044万元。目前,全省8697所中小学校、近700万名在校师生中很大一部分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防雷安全现状不容乐观。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全省中小学校共发生雷灾事故18起。
雷电灾害日益频发、重发,但校园建筑防雷设施薄弱,中小学防雷设施隐患率超过80%。同时,广大师生主动防雷、科学防雷的意识薄弱,自救互救能力欠缺。省委书记赵洪祝多次要求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和科普教育;副省长茅临生在今年气象防灾减灾会议上强调,中小学防雷不能仅限于示范工程,希望各地落实建设资金,把所有存在隐患的学校都安装上防雷设施。
据介绍,省气象局着力推进中小学防雷减灾示范工程建设,与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和《中小学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就全省中小学校防雷装置设计施工、验收检测、防雷科普教育、防雷安全责任制、雷灾事故调查与报告等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全省中小学校防雷工作步入了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同时,气象、教育部门还深入学校,赠送各类防雷安全手册、挂图和光碟4万余份,指导师生开展各种防雷科普宣传教育,提高雷灾自救互救能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年初,省气象局还将地处全省雷暴日最高地区和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龙泉作为全省中小学防雷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并将工程建设列入2008年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经过各级气象、教育部门以及龙泉市的共同努力,今年秋季开学前全面完成了全市应建或改建防雷设施的39所中小学校、52幢建筑物的施工改造,有效防雷建筑面积达到了47637平方米,受益学生近两万人。龙泉市还表示,今后每年将从学校维修经费中安排一定的防雷设施改造维护经费,并经常性地开展防雷宣传演练与检查,以形成校园防雷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共投入学校防雷专项资金2360万元,已完成了1180所学校的防雷设施改造,并对4576所中小学防雷安全状况进行了普查,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防雷减灾能力。
现场会上,省气象局还向龙泉市中小学资助了防雷示范工程建设款50万元,并赠送了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读物及光盘5000余册(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