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见习记者 程益新 通讯员 谢希 王鸣)随着柑桔收获季节临近,我省柑桔又将迎来出口高峰。然而,日前记者了解到,今年我省柑桔出口将会增加一道风险。
今年上半年,我省某果业公司出口加拿大的一批柑桔在检测中被查出咪鲜胺农药残留超标,加拿大限量标 准 为 0.1ppm,而 检 测 值 为0.36ppm,整整高出了3倍多。加拿大食品检验署要求该公司随后5批柑桔实施批批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输往加拿大。为此,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发出加强输加水果咪鲜胺残留检测和监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为避免出口损失,请各有关检验检疫局加强对输往加拿大水果咪鲜胺检测,指导企业规范水果采后杀菌剂、保鲜剂等药物使用管理,确保符合输入国检验检疫标准。
据业内人士介绍,咪鲜胺又叫施宝克、使百克、扑霉灵等,是一种保鲜杀菌剂,柑桔采摘后经咪鲜胺处理,可以很好地防止烂果发生。目前国内外绝大部分桔农和产后加工企业,都在采用此种保鲜剂对柑桔、苹果等水果进行保鲜处理。
省农业厅首席水果专家孙钧说,柑桔是目前我省重要的出口农产品之一,2007年至2008年产季共出口柑桔5万吨左右,出口额3000万美元。假若今年再次被查出农药残留超标,加拿大可能会采取进一步措施加以限制,这不但会影响我省柑桔销往加拿大,同时也会引起欧盟、俄罗斯等对我省柑桔进口提高检测要求,最终整体影响我省柑桔出口。
据省植保检疫局柑桔植保专家许渭根介绍,在柑桔生产中,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影响,农药使用次数多、使用技术不规范已成为安全隐患。
专家提醒,要使我省柑桔顺利出口,柑桔生产基地和企业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输入国有关农残限量标准修订更新的数据,及时分析研究,积极向广大果农进行宣传,合理规避农药残留风险。
专家建议,对柑桔病害要早防早治,减少病害发生和感染果实的机会;对柑桔保鲜,要减少使用咪鲜胺,可改用“百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