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新农村

浙江六百多万农民进课堂

  ■记者 徐芳
  “叮铃铃……”近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云和异地综合开发办公室响起。“请问,我们向贵县聘请的两位‘云和师傅’什么时候出发?”电话里传来急切的声音。打来电话的是贵州省松桃县孟溪镇镇干部杨隆生。与此同时,湖北荆门等地也发来传真,纷纷要求云和县派食用菌技术指导。“云和师傅”为啥这么俏?原来,他们不光实践经验丰富,而且还走进课堂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拥有“云和师傅”资格证书,是从事食用菌产业的一把好手。“云和师傅”现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劳动力品牌。这也是近年来我省开展“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据统计,在过去的四年里,全省累计有655万农民走进课堂接受了培训,并有187万农民实现了转移就业,仅2007年度全省就有157.2万农民接受了培训,培训后转移就业48万人,培训转移率84%,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个课堂很特别
  2004年,我省开始开设面向千万农村劳动力的超大课堂,而且只要进了这个课堂,或有补助,或是免费学。刚刚高中毕业的潘立锋在嵊州市前庭镇的农民培训学校参加完厨师培训后兴奋地说:“政府给补助,自己没花多少钱就学会了一门手艺,我以后的路会走得踏实了。”
  据悉,我省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已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对受训的农民进行一定的资金补助或免费培训,去年又出台培训资金的管理办法,重点向欠发达地区倾斜,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补助受训农民。如衢州市对参加培训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和近5年历届毕业的农村青年每人每月补助300元学费,对应届初中毕业生参加培训的减半补助;对属于低保对象、被征地农民、下山脱贫农民和贫困户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和近5年历届毕业的农村青年,参加技能等级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除按照上述政策补助外,还返还学费自交部分;参加农业技能等级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费全免。对经培训获得证书且有创业项目的,按其贷款3万元的额度,当地政府还给予连续3年的贴息。
  培训的内容也非常贴近农民和用工市场的需求,有些还是“量身定制”的。如台州路桥区的“SYB创业培训工程”,专门为有意向开办中小企业的农民开设针对性的培训课;椒江区根据各街道的主导产业,如下陈的缝纫机制造业、章安的工艺品制造业、前所的眼镜加工业、大陈渔家乐等产业推出了海员(海洋运输)、机械和数控车床、眼镜、缝纫机或摩托车配件、旅游服务等近40个培训项目,开办了10个产业带动班;义乌、兰溪、浦江、武义、磐安等地则把农民培训与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设置了家政、礼仪、普通话、导游、特色农产品包装制作等系列培训项目。
  为使每一个受训农民都能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拿到一本职业资格证书、获得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这个课堂的培训模式也多种多样。如杭州市余杭区以十大优势农业产业带为依托,对专业大户、合作社骨干、农业企业经营者、特色园区业主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单列“十个一百”培训计划,加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台州市则针对不同对象创造了六种培训模式:一是“村企连结”培训模式,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根据联系(结对)企业的“订单”,建立培训基地,邀请培训机构送教上门;二是“万名特色技工”培训模式,采用全日制办班方式,开展加工中心操作工、机械车工、汽车维修、服装加工与设计等13个紧缺特色工种的技能培训;三是“产业技能”培训模式,邀请专家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优势进行“把脉”,进行个性化辅导培训,切实提升特色产业、新兴产业的发展水平;四是“三定”培训模式,即定向培训、定人带班、定岗锻炼;此外,还有“预约”培训模式和“送教进企”培训模式。
  同时,各地还创新培训思路和方法,通过发放培训券,让农民自主选择培训学校、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这个课堂有时还会“搬”进村里,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培训。家住台州椒江区大陈卫星村的王丽英说:“真没想到政府把教师都送上了海岛,学习班就办在家门口,又给我们每人500元培训补助,我利用培训班上学来的知识,经营农家乐更有信心了。”
这个课堂很管用
  培训一批,带动一片。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中尝到了甜头。如桐庐百江镇百江村村民李素贤通过培训后,创办了一家生猪养殖场,用学到的科学技术知识养猪,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白云村是桐庐县横村镇较偏僻的一个村,近段时间来,村里的远程教育管理员章志根每天吃完晚饭就赶到村委会办公楼里打开远程教育网络,以方便村民浏览学习种植技术、了解市场信息。自村里建起远程教育站点后,农民学习高山蔬菜种植技术的积极性很高,村里建起了高山蔬菜实践基地,全村30%的农户种起了高山蔬菜。村民通过参加远程教育培训,掌握了毛竹种植技术,种有毛竹1500多亩,仅此一项全村就增收了100多万元。
  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成为低收入农户早日脱贫致富的一条好渠道。陈爱梅是云和县赤石乡的低收入农户,全家唯一的现金收入就是靠丈夫外出打零工。听说乡里要举办玩具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还能去玩具企业就业的消息后,她就迫不及待报了名。8月29日,她走进课堂认真学起了技术。她高兴地告诉笔者,一定要多学些做玩具的技能,争取拿到合格证书,这样就可到企业工作,挣钱补贴家用。
  灵活高效的培训方式、精心设计的培训内容,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衢州市柯城区的余富赢,通过衢州中专培训后由学校推荐至杭州士兰电器有限公司就业,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努力,就从普通车工晋升到车间班组长,月工资达到2700余元。常山县辉埠镇西坞村村民杨挺,经过3个月的培训后,来到常山康京电子有限公司带薪实训。他高兴地说,这么快就能找到工作,全因县里举办的新型农民技能等级培训班对准了企业的“胃口”。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