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叶秀梅陈道平
蓝贤坤:从土地里挖出了“金元宝”
蓝贤坤,云和县云坛乡苏坑村人,家里有4.5亩承包地。按他的话说,从小在农村长大,没什么本事,虽说收入不如人家,生活不算富裕,但靠种田、靠双手挣钱心里踏实。如今,一向沉稳、保守的他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一年赚个10万元都不成问题。是什么让一个普通的种田汉突然间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这还要从2006年开始的专业农民培训说起。
刚开始,村干部推荐他参加水稻种植技术培训,他看在村干部的面子上答应了,其实心里在嘀咕:我种了十多年的田,一直种得不比别人差,有什么好培训的。但当他听完第一堂课,学习了水稻的生长规律、水稻的新品种介绍、水稻浸种育秧和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后,才知道种田也有很大的学问。热爱种田的他,渐渐地对培训产生了兴趣。
2007年,他就主动参加了雪梨和食用菌种植培训班。经过一年的培训,他就跃跃欲试,开始着手管理10多亩已荒废的雪梨基地。他把在培训班上学到的修剪、施肥、治虫等技术用到管理雪梨基地上,去年雪梨收入5万多元。同时,他还种了1万2千段代料黑木耳,又收入了6万多元,他高兴地数着钱说:“种田人学了科学技术就是不一样,以前万元户了不起,我现在可成 10万元户。”
阮永富:家庭工厂越办越大
自从参加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后,台州市椒江区三甲街道街下村阮永富的生活也发生了大变化。
因家庭经济困难,阮永富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在几年打工生涯中,他深刻地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于是他参加了高中补习。毕业后,他像当地许多农民一样,买了几台仪表车,开始在家里加工喷雾器零配件。
当地的喷雾器产业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当初加工磨铜球等零配件,经过30年的壮大发展,目前拓展到喷雾器整机开发和生产,包括各种手动喷雾器生产和高级高压微雾机生产,形成了铸造、注塑、精加工、组装整机的一条龙生产链。
随着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阮永富加工作坊的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到去年年初,其加工作坊已拥有仪表车20台和数控车床1台,零配件加工也由最初的喷雾器领域拓展到空调机领域。尽管如此,由于看不懂机械设计图纸,他经常要跑到外面向大的厂的技术人员请教,至于数控机床操作知识更是一片空白。多年来,阮永富心中都有一个愿望,就是到学校里补一补机械加工方面的功课,但是,始终没有找到理想的学校。
2007年2月,在村老人协会,阮永富无意地看到农民培训的宣传资料,其中有一个班级就是机械培训,而且可以免掉1000元的学费,阮永富如获至宝,马上就报名参加了数控编程培训班。从去年3月5日开始学习,一直到去年的8月底结业。在这5个多月学习期间,阮永富在椒江区职业中专系统在学习了机械制图、数控编程、车床切削、电脑编程等知识,回到家以后,结合老师传授的知识进行边摸索边实践。现在他一看图纸,就知道怎么加工,因此,产品质量也上了新台阶。针对数控方面基础差的实际情况,他除了大量阅读有关书籍外,特别注重向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攻克了数控操作和数控编程难关,现在对数控机床加工,他可以非常轻松地进行手动编程。
今年年初,阮永富看到自己机械加工技能日臻成熟,就萌发了再创业、再扩大生产规模的念头,于是,投资40多万
元,买
来8台仪
表车床、3台数控车床和1台线切割机,办起了真正的零配件加工厂。目前,他加工生产的零配件报废率由过去的5%下降到1%,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也大大提高,销售收入也由原来的5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60-70万元。
阮永富说:“自从学了数控编程技术,我对做大做强自家的零配件加工企业信心更足了。”
洪云冬:从家庭主妇到服装厂主管
“真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找到工作。” 9月4日,重新就业的洪云冬非常感慨地说,是技能培训让她完成了从家庭主妇到服装加工厂主管的角色转变。她说,她现在的月工资就有2000多元,如果今后还有这样的培训机会,她还要再“充电”。
今年47岁的洪云冬是台州椒江区洪家街道大路王村的一个农妇,仅有小学文化。她膝下有2个女儿,为了供女儿读书,洪云冬曾经在路桥小商品市场帮别人卖过服装,但是,由于经常需要在洪家与路桥两地跑,一年忙忙碌碌也赚不了几个钱。看看这不是办法,她又花1.4万元,买了一台旧锁眼机,干起了打孔、套扣生意。开始时,生意还算可以,可后来,做套扣生意的人越来越多,洪云冬无奈选择了放弃。就这样她在家一呆就是三四年,全靠丈夫
一个人赚钱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相
当艰难。
去年下半年,洪云冬看到村
里许多妇女报名参加当地的免
费裁缝培训班,心想自己在家也
闲着,不如去学门手艺。说干就
干,她先跑到她家对面的椒江兴旺服装培训学校要了一张“浙江省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格审查档案表”,并到村委会加印了公章。没多久,她就接到了校方的通知。
在此之前,洪云冬从来没有学过裁缝,凭着一股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精神,在学校的3个月里,她系统地学习了服装缝纽工艺、设计打样制版、裁剪、CAD制图等多个培训项目。她特别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凡有不懂的地方就跑到老师那里请教,并加班加点进行练习,服装裁剪水平提高很快。同时,由于其本人性格直爽,乐于助人,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洪云冬在学校里的表现不仅引起学校的关注,也引起了她的一位叫王春燕的同学的注意。王春燕比她小10多岁,在洪家创办了一家服装加工厂,上半年生产童装,下半年生产羊毛衫。她俩从服装裁缝设计到家庭琐事,无所不谈,慢慢地她俩成了知心朋友。在交往的过程中,洪云冬的沉稳、耐心、豁达、好学,给王春燕留下深刻的印象。
培训班一结束,王春燕就邀请她加盟服装加工厂,并任命她为车间生产主管,管理40多个工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洪云冬凭着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品性,在继续提高裁缝技术的情况下不断充实管理知识,进行人性化管理。现在,洪云冬管理的车间生产秩序井然,产品质量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