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林业

发展油茶,关系粮食和生态安全

油茶业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本报记者 曹丽娟
  近日,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长沙举行,回良玉副总理和全国十几个油茶生产省的分管副省长参加了会议。回良玉指出,要把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来科学谋划。各有关适宜地区要像关注耕地一样关注山地和林地,像重视草本粮油一样重视木本粮油,像抓大豆、油菜一样抓油茶。要将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发展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考虑,努力推动油茶等木本粮油产业快速发展。
  沉寂20多年之久的油茶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油茶出油量是大豆的2.3倍
  油茶是一种常绿、阔叶、长寿树种,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也是我国原产乡土树种,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它一次种植,多年受益,所产茶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可与橄榄油相媲美。
  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新品种油茶目前可亩产茶油50-80公斤。在稳定现有油茶林面积的前提下,通过大力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全年茶油总产量有望达到250万吨以上。如果再在适生地区扩种油茶1000万亩,茶油总产量将突破300万吨以上,可占到我国食用植物油总产量的25%左右。另据测算,种植1亩良种油茶,其产油量相当于种植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的产油量。若以油茶亩均产油40公斤计算,300万吨茶油相当于置换出7500万亩耕地用来种植粮食。这对于增强我国的食用植物油供给能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具有战略性意义。
茶油销势火爆
  徐达元是我省青田县章村乡黄山头村的油茶种植大户,拥有100亩油茶林。这几年,他那漫山遍野的油茶林,在他的精心抚育下,取得了不错的收益。去年,收了约500公斤茶油,换来现金2.5万元。
  徐达元说,他承包油茶山已有10多年,以前初榨山茶油价格一直在每公斤20元上下徘徊,直到前年,价格突然涨到每公斤30元,到去年,更是一下蹿到36元。不仅山茶油价格暴涨,就连茶饼,都能卖上每公斤2元的好价,而且还很俏。
  据了解,不仅省内山茶油销售呈火爆之势,在国际市场上,山茶油也是供不应求,需求量越来越大,市场价格不断走高。一般经过简单炼制的普通山茶油,其价格高达每公斤40元以上,部分精品山茶油达到每公斤100元以上。
油茶稳产期可达60年以上
  据专家介绍,油茶树较为容易培养,在贫瘠的土地中也能够生存,培育也不需要特别费心,成长期多数只需要松土和施肥。对于农民来说,等到3年后,就可以取得收益,并且能获得60到100年的收益期。
  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与4.2亩油菜相当,农户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油茶林荒芜现象将改变

  一边是茶油热销,一边却是油茶林面积和产量大幅减少。这是许多人所没料到的。
  青田是我省有名的油茶产区。早在1984年,该县油茶种植面积就有30多万亩,占丽水市油茶种植面积的三成。而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该县油茶种植面积已减少到21万亩。
  章村乡黄山头村是青田县的油茶主产区,该村81岁的村民徐必文回忆说,在过去油茶生产鼎盛时期,该村有一年曾收过干油茶籽15万公斤。而去年据他估计还不足10万公斤,减少了三分之一。
  油茶的荒芜不仅仅出现在章村、青田,我省乃至全国的整个油茶产业都是这种状况。曾是全国油茶重点产区的我省,现有200多万亩油茶,大多处于荒芜、半荒芜状态,平均亩产茶油仅3公斤左右,亩均收益不足100元。而在上世纪80年代,全国的油茶栽培面积曾达6000多万亩,主产区茶油产量占到食用油的一半以上。但随着油菜、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的迅猛发展,茶油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面积和产量也逐步萎缩。目前,全国油茶面积还不足5000万亩,而且绝大部分为亩产茶油3-5公斤的低产林,年总产量仅为20多万吨。
  因当今国内大豆油市场逐渐被国际粮商所垄断,一系列由大豆产业引发的粮食安全问题接踵而来。为摆脱植物油原料过于依赖进口的状况,重振油茶产业,中央领导、各级政府对发展油茶产业都给予了极大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尽快把油茶产业发展起来。去年,国务院办公厅还专门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
  按照中央部署,我省也正在抓紧编制完善油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近日,副省长茅临生还亲临建德等油茶主茶区调研,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确保我省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