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江
9月22日,我们到联系村——诸暨市王家井镇新南村调研。首先映入眼帘的,除了一幢幢清洁整齐的农家小楼,就是长势喜人的成片水稻,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据党支部书记周渭兴介绍,粮食生产是新南村的主要产业,该村90%的耕地用于种粮。为了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村里从2007年起相继成立了植保专业合作社和粮食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种粮农户都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对粮食生产实行“七统一”服务,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播育秧,统一机插,统一测土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水浆管理。村民种粮积极性高涨,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长。
我们和村干部及村民代表一起算了一笔账:农民种植一季春粮(小麦)和一季单季晚稻,自己需要承担的费用为农药130元、肥料190元、机耕机收260元,合计每亩580元,除普惠制补贴外,其他政策性补贴全部由粮食合作社用于粮食生产,村集体用于补贴粮食生产的费用达15万元;今年春季小麦平均亩产335公斤,单季晚稻平均亩产不低于650公斤,两项合计收入1814元,加上普惠制补贴每亩两季50元,扣除生产成本后每亩纯收益可达1284元。由于实行了“七统一”服务,农民基本不用投劳。
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粮食价格稳中略升、种植比较效益明显偏低的情况下,新南村“两委”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管理为前提,以政策支撑为保障,保证村民种粮也有高效益。
(作者系浙江省土肥站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