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健康养生

小心糖尿病“袭击”孩子

  •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1型糖尿病患者人数现正以每年3%的比例迅速扩张,每年大约有7万名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连多发生在30岁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在迅猛增长。
      糖尿病呈低龄化趋势
      3岁的小青半年前曾因感冒并发肺炎,住院治疗了一段时间才得以康复。没想到,前几天小青突然昏迷住进了医院。一查,发现她得了1型糖尿病。“我们这里得糖尿病最小的是6个月的婴儿。”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游欢庆说,儿童糖尿病以前大都为1型,现在2型糖尿病也开始多起来。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B细胞遭受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必须终生用胰岛素治疗,以学龄前期和青春期发病率较高。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已知1型糖尿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化学毒素、不良饮食、环境等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像小青就是由肺炎引起感染,并发糖尿病的。
      儿科医生提醒,儿童糖尿病发病多在寒冷的秋冬季,肥胖及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倾向的儿童,在天气转凉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防止某些致病病毒入侵。因为在寒冷的日子里柯萨奇病毒、腮腺炎病毒、心肌炎病毒等相对活跃,很容易诱发糖尿病。据了解,1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免疫与遗传,而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主要由遗传与生活方式不当诱发。
      儿童糖尿病常被误诊
      因为警觉性不高,且糖尿病发病隐匿,儿童一旦得了糖尿病,早期往往很难发现,直到急性发作,也就是酮症酸中毒昏迷才第一次到医院就诊,而且很容易误诊,被看成阑尾炎、呼吸道疾病等,有的医生往往考虑不到血糖问题,直接开葡萄糖溶液给孩子打点滴,结果火上浇油,越治越重。
      当孩子出现以下征兆时,就应及时诊断就医:尿多、尿频;有些大孩子,表现为已很多年不尿床,现在尿床又反复出现;经常口渴,有时夜间也要起来喝水;食量大增,饥饿感增强,以前不吃的东西也拿来充饥;容易疲倦,拒绝外出,喜欢呆在家里;喜欢蹲着、坐着,并经常躺着看电视;吃得很多但却突然出现体重下降。儿科医生建议,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儿童要定期做血糖筛查,如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的孩子,血压高的孩子,有脂肪肝或血脂异常的孩子以及有黑棘皮体征的孩子等。
      治病要孩子参与
      由于年龄小,很多糖尿病的小病人极易产生矛盾、消极的心理,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因此,家长一定要用孩子能明白的办法让孩子了解疾病,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决心。首先,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消除思想上的紧张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其次,家长要端正态度,不能武断地禁止孩子不许吃甜食。在对孩子提出吃甜食要求的同时,要对孩子说明缘由,让孩子逐渐了解自己的疾病,配合治疗。
      合理饮食、坚持运动
      是预防的最好方法
      为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对于儿童膳食,必须强调一个原则,就是“谷物类足量,肉蛋类适量、油脂类少量,蔬菜类多量”,防止偏饮偏食。总之,健康饮食、坚持运动是预防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好方法。
      作为家长,应教育孩子少吃甜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新鲜蔬菜、鲜蛋、瘦肉和粗纤维的食物,多吃粗粮、杂粮,少吃零食。另外在运动保健方面,每天应最少保证30分钟的运动,出行多采取步行、骑自行车的方式,少坐车。最好坚持有氧运动,如跑步、跳绳、登山、游泳等。每周至少锻炼4次。
    (孙乐 韦曼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