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衢州特刊

开化龙顶的前世今生

  说到衢州的开化,可能不少浙江人也未必知道;但只要一提起名茶开化龙顶,许许多多消费者都耳熟能详。开化龙顶去年为当地创造了4.02亿元的产值,是该县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浙江自古出贡茗,开化也不乏好茶,而真正使开化龙顶茶名扬四海的,是近30年来的事情。
从老种老法到良种良法
  改革开放初,开化的大宗茶迎来发展高峰期,茶园面积达11万余亩,年产1500余吨,每公斤茶叶卖6-8元。但是,最好的大众茶拿到省里去参赛,也连个三类茶也评不上。
  如何提高茶叶品质,成了当时开化茶叶产业发展的头等大事。在县政府的积极推动下,1979年,当地茶叶专家登上海拔上千米的大龙山顶,采制了一种优质茶叶,从而改变了开化茶业的发展走向。这种好看好闻又好喝的茶叶,被命名为“开化龙顶”。当年就诞生了几千亩名茶园。
  良种还需良法配。从园地的选择、种苗的质量、土壤的改良、病虫害的防治到茶树的修剪、茶叶的采摘、茶叶的炒制等,开化县农业部门对农民进行全方位培训,防止茶叶品质良莠不齐。1998年,国内第一个名茶系列标准——《开化龙顶名茶》省级系列标准出台,这标志着开化茶业步入了全程标准化生产阶段。通过进村入户讲解、种植技术比武、发放实物样本、典型示范引路,目前该县名茶标准技术推广率已达100%,全县10万亩茶园全面推广了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通过有机茶认证的面积达三分之一。同时,推广名茶机械10210台(套),机制名茶比例已占全县名优茶的95%。“1994年,我的5000公斤大众茶一半都卖不掉,赔了2万多元,后来我种了100亩开化龙顶,仅一季春茶就赚了6万元。”想起这些,县里第一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兴农专业合作社社长傅富德至今仍然非常激动。
从各自为“战”到品牌整合
  名茶生产发展了,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到了1994年,开化茶叶“战国时代”的出现,让茶农、茶企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当时占开化龙顶总销量一半的开化县名茶开发公司总经理姚东回忆说:“尝到开发名茶甜头的茶企纷纷‘占山为王’,品牌多达10几个,但大多实力弱、规模小,市场硝烟弥漫。”他说,“内战”让大家元气大伤,茶业发展也走到了十字路口。“那几年,县里开‘两会’,茶业无序发展问题多次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到会上。”
  几经酝酿,开化县委、县政府决定实施名茶品牌战略,打造区域公用名茶品牌“开化龙顶”。
  品牌整合非易事。一些企业对放弃自己投资创立的品牌有异议,而“开化龙顶”商标的注册企业县茶叶公司更得经受割舍既得利益的痛苦。
  “改革总要经历阵痛,不改革就没有办法生存。”曾担任县分管农业副县长的程育全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艰苦的努力,1997年12月,开化成立名茶协会,县茶叶公司、瑞龙茶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整合“抱紧成团”组成新的企业“开化龙顶集团”,将全县所有的12个商标统一为“开化龙顶”,同时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开始了捏紧“拳头”合力闯市的征程。
从“提篮小卖”到抱团拓市
  有一件事让傅富德记忆犹新,县里创下开化龙顶品牌后,他曾尝试拿了些开化龙顶茶到杭州、上海去卖,但因为这个品牌没名气,少有人问津,加上运费都还卖不到本地的价格。
  好茶还要勤吆喝。为了让开化龙顶走出开化、走向全国,1998年,时任开化县常务副县长的肖渭根带团参加’98(第五届)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同时举办上海·开化龙顶推介会,活动大获成功,他们带去的3000公斤茶叶销售一空。此后,郑樟林、居亚平、马东泉、徐鸣华等历任县委书记数次带队亲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吆喝,在各地品茶会、茶文化节、茶博会上,开化龙顶频频亮相,效果明显,仅在上海已占据绿茶市场近四分之一的份额。
  现任开化沁翠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汪秀芳是在开化龙顶销售史上值得记下一笔的人物。她于1999年底拿出自己所有积蓄,第一个在杭州租了店面,打出开化龙顶的牌子,现在这个店每年都有1800公斤的茶叶销量,她的开化龙顶连锁店已在全国开了7家。当记者找到汪秀芳这个大忙人时,她由衷地感谢政府:“没有县政府每年开展的各种促销、推介活动,我的茶叶生意不可能有那么好。”
  为将产业优势延伸为市场优势,结束茶农“提篮小卖”的历史,1998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开化龙顶名茶市场开张。2001年,全县已有80%的名茶通过该市场辐射全国各地,名茶成交额5720万元。2004年,市场升级换代,建成占地9750平方米的大型专业化市场,目前已成为集投售、收购、贮藏、包装、贸易洽谈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浙西名茶集散中心。
  开化龙顶还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在欧盟提高茶叶农残检测标准100倍的情况下,开化龙顶以过硬的质量仍成功进入欧盟市场。随后又拓展了日本、法国市场,出口名茶73吨。从2004年开始,该县拨出专款,用于开化龙顶在美国、德国、意大利等7个国家的国际注册费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对开化龙顶茶成功越过“绿色壁垒”而在《互联网信息择要》(2003年特刊第17期)上批示:开化龙顶茶“改变分割管理”,“成功跃过‘绿色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的经验应予重视”。
  开化龙顶,如今已香飘大江南北,走向世界。借助开化龙顶茶品牌运作的成功模式,继获“中国龙顶名茶之乡”称号后,“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金针菇之乡”、“中国根雕艺术之乡”又相继花落开化。该县现已形成了产值超亿元的茶叶产业、食用菌产业等一批特色区域经济带,几个拳头产业富裕了一方农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