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综合新闻

老渔民办起渔家乐

  本报记者
袁卫
  15年前,他靠划船打渔为生;10年前,他靠木制渔排养鱼为生;5年前,他建起了钢筋水泥渔排,并开始网箱养殖;现在,他一边养鱼,一边经营渔家乐,每年至少有10万元的净收入。和很多渔民一样,改革开放30年来,淳安县千岛湖镇前五村渔民齐杨进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傍晚,半倚在水泥船的栏杆上,看着湖面的点点渔光,听着鱼儿窜出水面的声音,忙碌了一天的老齐悠闲地点了根烟,和记者聊起了家常。“我是土生土长的千岛湖人,自懂事以来,就靠几亩山坡地和划船打渔为生。那时,怎么也不敢想会有今天的好日子。”老齐告诉记者,以前划船打渔,不仅危险,收入还没保障,一切全凭运气。1998年,他盘下了千岛湖边一个渔排,开始养鱼。养殖前期,鱼苗和饲料成本很大,他是靠东拼西凑借钱撑过来的。到了2000年,随着人们对千岛湖的重新认可,这里的鱼也越来越受人欢迎,他们的日子好起来了。到2003年,还清债务的老齐投资20万元,建起了一个900平方米的全钢架、水泥浇铸的新渔排,又买了一条水泥船,作为起居之用。同时,他开始网箱养殖鳙鱼,养鱼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为了提高养殖水平,老齐还加入了当地的渔业合作社,成了名牌产品——淳牌千岛湖有机鱼头的生产者之一。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老齐说,现在有关部门对千岛湖渔民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千岛湖有机鱼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渔民的收益也越来越高了。以鳙鱼为例,老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买一个网箱和维护成本是500元左右,可放养100尾鱼,一个网箱能赚3000多元。他的100来个网箱平均每年能给他带来10多万元收入。
  渔家乐是去年才搞起来的。老齐说,这几年到千岛湖钓鱼的人越来越多,考虑到自己的船比较大,还空了4个房间,就试着接待钓鱼者,为他们提供食宿和钓鱼场所。“现在客人很多,我房间有限,但是每个月接待60个人还是不止的。”就这一项,又为他每年增加了3万多元收入。
  “环境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有劲!”老齐舒心地吐出一口烟。微风吹来,波光粼粼的湖面一片流光溢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