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还权于民,让利于民,让出万民造林热;分山到户,发证到户,发起千户创业潮”,这是农户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由衷颂扬。我省在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从明晰产权入手,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使得“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极大地调动了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自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省林业厅结合我省林业实际,以“深化林权改革、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实践载体,由厅党组成员带领6个调研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方面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宣讲活动,另一方面就提高林木蓄积量、拓展林业多种功能,探索林业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提升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等事关林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深入调研,为破解深层次难题寻求对策。
推进三大行动
据省林业厅负责人介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关键要落在一个“实”字,促进林业各项工作出实效,林农真正得实惠。为此,省林业厅结合学习实践活动,着力推进三大行动:
——“森林浙江”建设行动。在抓好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两大重点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理念,把工作重点从山区转向平原,充分发挥森林在改善人居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作用。实施以城乡绿化为重点的“森林浙江”建设,推进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绿色通道和农田林网等建设,加快城乡绿化美化步伐,努力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生态功能较强的森林宜居环境。
——林权改革深化行动。建立健全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完善林权登记管理、资产评估、交易信息、抵押贷款、法律咨询和科技推广等服务,为广大林农盘活森林资源、规范资源流转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快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制定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落实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营造金融支持林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实施政策性林业保险工作,扩大保险范围,增加保险险种,落实财政补贴政策,保障林农利益。培育新型林业经济组织,以家庭联合经营、委托经营(林保姆)、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完善林业经营机制。完善商品林采伐管理制度。
——兴林富民落实行动。加快毛竹低效林改造,增加竹区的综合经济效益,提高竹农的经济收入。推进油茶低产林改造,加快油茶品种选育和推广,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加快香榧、山核桃等珍稀干果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杨梅等山地精品水果,引进发展蓝莓等特色优新水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区域资源优势的主导型产业。
调研六大课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是科学发展观在林业上的具体体现,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行动指南,为我省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省林业厅在推进林业三大行动的同时,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林业良性发展机制》为调研总课题,由班子6位成员带领6个调研组,深入全省20多个县(市)开展调查研究和林改政策宣讲。
11月上旬,各调研组分赴金华、温州、杭州、宁波、台州、湖州、衢州、丽水等地,进村入户,询问林农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需求,了解当地林权制度改革、林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实地调研林业基地生产经营情况。并通过举行民主恳谈会、座谈会、宣讲报告会等形式,与各地林业工作人员、农户开展交流,共同为我省林业工作谋划科学发展之路。之后,各调研组分别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促进现代林业发展;从提高林木蓄积量入手,拓展林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林业循环经济;探索林业进一步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努力提升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加强林业系统基层站所党风廉政建设为子课题,各自形成了有事实、有观点、有数据、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
解决发展难题
近日来,省林业厅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当地林业生产发展情况,帮助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欢迎。
——为油茶产业发展加油添劲。11月3日,省林业厅调研组在金华市婺城区塔石乡调研时了解到,该乡现有油茶林12596亩,占全区油茶种植面积的85%左右,生产的无公害绿色环保食品——天然山茶油,深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缺乏资金投入、管理粗放、加工技术不精细等问题,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调研组为他们开出了五贴“良方”:一是由当地林业部门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实现油茶产业快速科学发展;二是建立油茶示范基地,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三是帮助联系高产稳产的油茶新品种;四是根据农户需要及产业发展需求,帮助联系油茶专家,做好技术辅导工作;五是帮助联系油茶加工企业收购原料,扶植引导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产销一条龙。
——为速生桉基地建设出谋划策。苍南县观美镇岩联村现有山林面积1177亩,以农业、来料加工和劳务输出为主,人均收入4250元,林业发展相对落后。目前,该村已与苍南振海农业开发公司合作开展速生桉基地建设。但山林分散、山高坡陡、生产成本高、村民积极性不高,基地建设难度大。11月4日,省林业厅调研组在岩联村调研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建议该村两委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建设机制,在组建专业合作社、流转林地统一开发的基础上,做到山林登记造册、股份合作经营、规模集约生产,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实现村民与企业“双赢”。并要求有关部门为岩联村提供种苗、技术等服务。
——帮助解决竹林道建设难题。叶谢村是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极不发达,人口240人,山林面积4500余亩,人均收入2800元左右,其中80%的收入来自林业,是景宁有名的贫困村。长期以来,由于资金困难,竹林道长久失修,山上毛竹资源一直难以运出。省林业厅调研组为村民们献策:山区潜力在山,希望在山。要结合本村实际,着力把山区林道建设好,加强毛竹低产林改造力度,发展林产品加工业,从多个渠道增加收入。与此同时,调研组与当地林业部门一起研究,规划该村的林道建设,并给予资金支持。
(省林业厅供稿)
媒 体 点 击
●11月13日,《中国绿色时报》以“基层宣讲问计于民”为题,报道了省林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情况。文章说,浙江省林业厅日前派出6个调研组,由厅领导带队到金华等地的20多个县(市)开展调研宣讲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民主恳谈会、现场考察等方式,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向林区干部群众宣传科学发展观。●11月19-20日,人民网刊登了浙江省林业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两篇文章,题目是《浙江省林业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经验体会》和《浙江省林业厅:突出特色抓林改深入调研促发展》。●11月20日,《浙江日报》报道了《深入调研宣讲 破解林改难题——省林业厅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纪事》的文章。